4月7日,主政國美電器一年的陳曉交出一份漂亮的年報。
2009年,國美營業收入為426.68億元人民幣,較2008年的459億元下滑了7.02%。公司將營收小幅回落的原因歸于2009年凈減少133家門店。不過,凈利潤同比增長卻高達34.45%,由2008年的10.48億元上升至14.09億元。
“我們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實際上我們還調整了一些戰略上存在的失誤,使得國美步入了一個更加健康的快車道”,回顧一年,國美電器董事局主席兼總裁陳曉全程微笑,言語溫和。這也是過去一年國美留給人們的印象,與過去黃光裕時代的霸氣完全不同。
溫和并不代表軟弱。這一年來,陳曉平靜地面對內憂外患,領導著國美的管理團隊,希望再造國美:引入貝恩資本,解決現金流問題;緩和與供應商的關系,解決生態鏈問題;優化門店,提高單店盈利能力。
“資本市場的肯定,證明國美的轉型戰略是正確的”,陳曉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國美還是行業領導者,未來最大的障礙是自己。
去年關閉133家門店
去年上半年,陳曉面對媒體時說得最多的話是:“國美已經走出最艱難的時期”。而到了下半年,他最常用的言語變成了“國美的財務狀況進一步得到鞏固”。
這兩句話,都是國美經歷風波后,發自內心的感慨。
3年前,當永樂被國美收購的時候,永樂昔日的董事長陳曉也許遠沒想到,家電圈的滄海桑田,讓身為國美電器總裁的他在此刻走馬上任,正式執掌國美帥印,成為董事局主席。
陳曉沒有其它選擇,他必須將一切慌亂立即轉化為忙碌。
從黃光裕離開的那一刻起,整個國美高層就開始了無休止的加班。
就在此時,國美與供貨商的關系一度緊張。“供應商加緊追討國美拖欠自己的貨款,不愿意給予國美更多的促銷資源支持,另外在供貨方面又有所顧慮,使得國美雪上加霜,”一白色家電龍頭企業高管對時代周報記者透露。
各方都在靜靜觀察這個商業帝國的轉身,而陳曉則不得不為國美電器多年擴張的龐大疆土尋找一個繼續發展的生存路徑。以陳曉為首的國美高層馬不停蹄地與各供應商商談采購,并拋出總價值達306億元的巨額訂單,穩定與供應商之間的合作關系。
連續一段時間密集公關,顯然收到了預期的效果,眾家電廠家紛紛聲援國美。“在國美面臨困境的時候,所有的供應商一致地力挺國美,”陳曉憶及當時仍由衷感激。
緩解了供貨商的麻煩之后,國美開始計劃轉型。陳曉明顯增加了對國美各門店考察的次數。“最多的時候,一個月會去五六家”,國美電器一高管說。除了陳曉,整個管理團隊也會經常到一線去,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就是門店效率。
由店面擴張變成了提升單店效益,“關店”第一次在國美被當成坦然面對的字眼。去年,133家日營業額低于7萬元的店面由此出局。
這是陳曉主政后最大規模的一次門店改革。作為國美曾經的競爭對手,陳曉深諳國美的硬傷所在—“單店贏利水平低于競爭對手”,這是國美在“跑馬圈地”過程中粗放式經營的后果。擁有絕對優勢的市場占有率的國美必須將重心放在提高單店質量方面。
“去黃光裕化”戛然而止
在陳曉這一年所有的舉動中,掀起軒然大波的還是引入貝恩資本。
黃光裕接受調查以后,國美面臨資金鏈危機。據國美電器2008年年報顯示,國美應付票據及銀行借貸已達86.57億元,而應付賬款以及應付票據更是高達129億元。還面臨2007年5月發行的46億元巨額債券在2010年的贖回壓力。2008年年末,國美持有的現金與現金等價物僅約30億元。
2009年1月,時任國美電器總裁的陳曉前往香港與花旗、高盛、摩根大通等多家機構和投行進行緊急溝通,并進行引入戰略投資者的談判。6月1日,陳曉帶領的國美管理層與貝恩香港主管竺稼帶領的貝恩談判團隊,開始了獨家談判。
隨著黃光裕的全資認購、貝恩最終以32億港元成為國美的二股東。黃光裕及其關系人持有國美電器的股份為35.55%,仍為第一大股東。國美電器副總裁王俊洲說,陳曉跟知名投行的高管私交都不錯,最終圈定貝恩,是因為它的投資額跟國美的融資需求最吻合,“并且承諾不追求對企業的控制權。”
對以陳曉為首的國美管理層來說,減少黃光裕的持股比重,本是從根本上打消投資者、銀行及供應商疑慮的最佳途徑。然而,有消息稱,黃光裕明確表示,不希望喪失自己對國美的控股權,在國美去年5月27日的股東大會后,董事局中5位執行董事,代表黃氏家族利益的董事達到了4名,占壓倒性優勢。國美“去黃光裕化”的融資初衷戛然而止。
雖然陳曉強調“國美其實不是一個大家想象中的家族式企業”,但他畢竟是一個職業經理人,在國美這個家族味頗濃的企業中,能感受到的內外壓力可想而知。
除引入戰略投資者貝恩資本,陳曉還打出“重生”的第二張牌—大規模股權激勵,以穩定其核心管理層。2009年7月7日,國美電器宣布把占現有已發行股本約3%的股權授予105名高管。以7日每股1.90港元的收盤價來計算,激勵方案的總金額近7.3億港元,創下中國家電業的紀錄。
“高管層看好國美、中國市場以及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陳曉向時代周報記者指出,持有期權的期限是10年,在未來一個合理的時間點,管理團隊才會考慮行權,“現在還有充分的時間從容地思考這個問題。”上一頁 1 2 下一頁單頁閱讀
推薦閱讀
“面對三四級市場蘊藏的數千億元的巨大商業空間和機會,對于我們這些區域家電連鎖企業而言,在今后5年甚至更長時間,將迎來全面發展擴張的最佳時期。今后,我們這些區域家電連鎖企業,應該建立產業協同發展的新機制,>>>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國美挺過艱難調整年 微笑陳曉謀擴張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40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