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電視”到底是什么?彩電廠商如此賣力熱推,大部分消費者卻是概念模糊。中國電子商會近日發(fā)布的一項統(tǒng)計報告顯示,近八成消費者根本搞不清“智能電視”和“云電視”的區(qū)別,卻不得不被動地“消費升級”;而“云電視”價格普遍要比同尺寸普通產品高出三成左右。
智能與“云”就是叫法不同
國內彩電市場自2011年年初進入“云時代”。海爾、創(chuàng)維、海信、TCL、康佳等國產品牌相繼推出“云電視”,并將配置“云功能”的產品作為主推機型。
“云電視”和智能電視有區(qū)別嗎?在雙井橋附近的家電賣場,消費者顧小姐逛了一大圈,聽了很多促銷員的講解,還是沒搞明白。消費電子產品信息化推進委員會秘書長李劍解釋:“其實智能電視和云電視只是廠商宣傳的側重點不同,智能電視側重講電視的智能化應用,強調前端應用;云電視側重講后臺技術。”
“云功能”賣場少展示
電視沾上“云概念”,身價倍增。記者走訪家電賣場發(fā)現(xiàn),這些新產品的價格往往要比同尺寸的普通產品高出三成左右。舉例來說,一款47英寸的3D電視價格不到6000元,而同尺寸的“云電視”售價高達9000多元。
選購智能電視,消費者多希望能現(xiàn)場體驗,但目前這樣的要求還很難滿足。目前大部分賣場還沒有WIFI網(wǎng)絡環(huán)境,促銷員都以網(wǎng)絡不穩(wěn)定為由,拒絕實機操作演示,消費者在購買時只能聽促銷員口頭介紹,很少能直觀體會到“云電視”的諸多網(wǎng)絡功能。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告訴記者,不少智能電視互動性差,用起來很麻煩,如果消費者只聽促銷員講解而選購,實際體驗往往南轅北轍,聯(lián)網(wǎng)收看、玩游戲、手勢操控等等“熱門概念”形同雞肋。
新增“七大要素”評價智商
機構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智能電視的銷售規(guī)模有望高達1800萬臺,這意味著智能電視即將成為全球電視市場的主角。但是,消費者的使用體驗并沒有隨著產品的升級而提升。由于操作復雜、設計不成熟等問題,智能電視中很多功能的使用率低。
國家廣播電視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副主任劉志剛告訴記者,消費電子產品信息化推進委員會歷時一年,依據(jù)《彩色電視機信息化指數(shù)評測通用規(guī)范》共對海信、長虹、TCL、LG、夏普等中外8家主流彩電廠商近百個型號的智能電視進行了檢測,其中有18個型號的電視產品智能水平達到“產品智商”五星級。
劉志剛表示,以前針對智能電視的“智商”認定標準,僅限于產品的信息化裝備水平、功能用途、易用性、專家系統(tǒng)等要素。隨著行業(yè)發(fā)展,智能電視的“智商標準”增加了產品自主性、獨立性、適應性、學習能力、個性化服務能力、可干預(聽話)性和協(xié)同能力等七大要素。這七大新增要素也是智能云電視發(fā)展的趨勢所在。
推薦閱讀
五一假期前后向來是家電市場一年當中最旺的幾個時段之一,今年自然也不例外。但和往年不同的是,雖然各大家電賣場和廠商開展的五一促銷尚未完全結束,但我們已經(jīng)能夠明顯感覺到市場較往年的整體上升趨勢繼續(xù)有所放緩>>>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電視帶“云”價漲3成 專家稱與智能無差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30/152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