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用“憂心忡忡、寢食難安”來形容自己眼下的心情。他憑著自己專業嗅覺,判斷出彩電行業正面臨著巨大變革。他說,他要找到“避免被埋葬”的方法。
在國家當前宏觀形勢大背景之下,行業和企業這種趨勢變化,要求他盡快找到應對這場變革的路徑,找到問題的破解方法。這是整個彩電行業的問題,而不僅僅是某個彩電企業。
在全國“兩會”期間,周厚健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向全社會開放源代碼
經濟觀察報:你在“兩會”期間談到,彩電業正面臨巨大變革,讓你寢食難安。那么你認為未來5-10年,彩電行業和企業在生存發展方式上會面臨很大挑戰?對于未來彩電行業發展形勢你是如何判斷的?
周厚健:從全球范圍看,彩電行業已步入“智能時代”。未來幾年,智能電視的控制平臺、娛樂性、信息傳遞互聯網化、在線游戲、影視內容的聚合生成性等特點,將使彩電業呈現出“文化產業”的屬性。
而轉型的關鍵是用戶體驗。這種體驗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畫質以及音質,而是“內容”,電視、視頻、游戲、增值,也就是電視機以外的東西。
從模擬到數字,從網絡到智能,從小到大,再從大到小,彩電行業正在經歷著巨大的變革,產業格局和市場形勢正在發生變化,智能產品打破了傳統的產業格局,在產業發展問題上,我們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和威脅。
電視企業傳承了制造業的“基因”,我們所擅長的是硬件,諸如電路板、工藝、制造、供應鏈等等,對軟件、互聯網和內容服務理解尚淺。智能化泛電視產品開發軟件必將成為主導力量,但一個嚴峻的事實是中國電視企業手中不掌握軟件開發賴以生存的操作系統。
這種行業大背景下,由于傳統的彩電廠商存在的互聯網基因不多的缺憾,所以海信可能不會被同行打敗,但卻可能被“體驗”絆倒或被外來者“顛覆”。想想看,你生產出來的如果是一臺沒有生命的彩色顯示器,那么生命力會有多長久?而用戶體驗的好壞以及企業自身所建立的伙伴關系的強弱,這兩條都會重新改寫彩電業。
要找到“避免被埋葬”的方法,彩電企業就要在與用戶體驗相關的“應用”上下工夫。為保持競爭優勢,海信計劃向全社會開放源代碼,吸引互聯網玩家共同參與智能電視應用的開發。此計劃將于今年4月正式啟動。
不贊成政府強力干預
經濟觀察報:海信在近10年的改革和發展歷程中,有哪些體會和經驗?
周厚健:縱觀企業的發展史,某種程度上,企業間比的還是規避和抵御風險的能力。通俗說,不在看誰短期得到的多,而是看誰損失的少。
有的企業在試圖尋找一種發展捷徑。但是,對企業來講,沒有捷徑,一切捷徑都是彎路。“專注”于“專業化”就是企業持久成功的“捷徑”。這個道理與其說是“悟”出來的不如說是歷練出來的。
中國GDP全球第二,是經濟體大國,但不是強國。經濟的質量或者效益也處于下游。為什么?因為我們幾乎沒有專注、專業的任何主導產業,農業不強、高新不高。世界500強里,什么時候出現中國完全市場化的企業,才是中國由大至強的開始。
應該說,十幾年來,中國家電行業很“爭氣”。消費者的選擇是不分國度的。消費者之所以選擇國貨,不是僅因為“愛國”,是因為國貨表現得更優秀,也更頑強。
目前,家電行業的市場格局基本確定,有變化也是占有率前五位品牌間的“此消彼長”,而最后的優勝者一定是專注和專業的企業。所以說,中國的多媒體以及家電產業的競爭戰略很“透明”。那就是對各家企業的專業和專注程度以及定力的考驗。專注的程度將帶來經營結果和成長速度的差異。
經濟觀察報:你如何看中國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企業在這樣的宏觀形勢下如何定位?
周厚健:我國的制造優勢在喪失、人口出生率在下降、勞動力成本在上升,資源消耗巨大、環境透支嚴重,傳統、粗放的經濟模式窮途末路,結構調整已很急迫。
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調整經濟結構、改善增長方式成為必由之路。毋庸置疑,解決技術創新是產業調整的關鍵和根本動力。以技術創新為契機、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提質增效是解決產業結構落伍,經濟總量分散、區域經濟缺乏核心競爭能力的重中之重。
產業結構調整實質不是階段性工作,而是通過不間斷的追求技術積累為其創造條件的。也就是說企業應將追求技術創新作為常態工作,才能抓住結構調整的機遇。
企業之間的競爭是綜合實力的競爭,但核心還是主營業務的競爭,“主業”的實力就是你的核心競爭力。企業結構調整的目的,就是圍繞“主業”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而調整結構,突出“主業”,必須做到長期、專注和專業。
所謂“長期”就是從長遠著眼,從當前著手,使企業對當前利益的追求永遠成為對長遠的積累;所謂“專注”,就是要把公司的人力、財力和經營班子的精力專注在主導產業和主導產品上,在主導產業的選擇上,必須考慮企業的人力、技術、市場和設備等資源能否共享,企業文化能否與之吻合并形成支撐,同時長遠看必須要有發展空間,并能持續給企業帶來利益;所謂“專業”,就是要選擇自己最擅長的業務,把最擅長的做得最精彩,成為行業的龍頭。
經濟觀察報:作為企業家和兩會代表,希望政府在經濟中的角色有怎樣的調整?
周厚健:作為人大代表,我不贊成“計劃經濟”,也不贊成政府對企業的強力干預。轉變政府職能貴在落實,也就是說“執行力”。從規避企業競爭秩序去加以調控,敦促引導企業專注。
所以,政府轉變在經濟中扮演的角色,朝著市場機制轉變是必須的。政府的“強勢”應該轉變到強力維持和建立市場公平競爭的健康環境上去。
在宏觀調控中,希望政府角色轉變到引導企業調整產業結構、建立法制的市場秩序上。也就是歸位到建立完善的社會秩序,建立公平的游戲規則,從重GDP 轉向重可持續發展、重人民福祉上,為市場經濟的主角企業真正營造公平、公正、公開的競爭環境,賦予社會以規則和保護。
推薦閱讀
市民王女士購買了某品牌的一臺電冰箱,賣方說好冰箱最晚第二天上午送到,可等了一天直等到傍晚才送到。她打電話給送貨部門,對方卻說:賣冰箱的地方不管送冰箱,他們承諾的不算。昨天,王女士給記者打來電話,講述了>>>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專注決定成敗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30/155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