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工商抽檢,不合格率達36.7%,小家電市場亂象不止。魚龍混雜,進入門檻低是市場亂象的直接原因,在市場發展處于野蠻競爭階段,監管方應改變常規監管模式,主動出擊。
去年蘇泊爾質量門事件還未使消費者的神經舒緩下來,工商部門又爆出抽檢的小家電產品不合格率超高的消息。
廣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日前對廣東省佛山、順德、惠州及汕尾四個區域流通領域的電風扇、電磁爐、食物加工機、毛發護理器具共4類家用電器商品進行了質量監測,抽查結果顯示,在120款小家電產品中,有44款不合格,其中36款嚴重不合格,不合格率高達36.7%。哈爾濱市工商局對小家電產品的定向檢測則發現,不合格率為20%。
這些被曝光的產品大多因為標志和說明、輸入功率和電流、電源連接和外部軟線,以及耐熱耐燃等不合格。知名品牌步步高的一款家用全自動豆漿機上了黑名單,小霸王一款電吹風也榜上有名。除此以外,大多是不知名品牌。
小家電質量問題頻頻爆出,為何小家電市場如此混亂?
不應突破安全底線
小家電市場的混亂首先讓人想到的是規范不到位。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表示,目前,相關部門對小家電市場的規范還不到位,標準制定相對滯后,目前還處在完善期。
不過,家電協會的一位內部人士則表示,具體規范雖不完善,但小家電都有相應的安全性標準,即強制性標準。雖然這幾年小家電發展比較快,但在安全底線上和以往沒有不同,以前的標準仍然適用。小家電應保證起碼的安全底線,不能突破。
業內人士建議,針對當前小家電亂象,監管部門除了加大抽查力度外,還應制定整改和淘汰制度,抽查不合格的產品應杜絕進入銷售渠道,進而規范市場,盡快淘汰靠低成本競爭從而忽視質量的山寨廠商。
競爭過剩缺大品牌
小家電行業本身存在的“競爭過剩”是導致不合格產品多的重要原因。與其他行業不同,小家電行業的資金和技術門檻很低,眾多良莠不齊的企業一窩蜂涌入,力圖分一杯羹。
“小家電市場早已經不再是以前的暴利行情了。”家電專家劉步塵表示,由于利潤被擠壓,部分小企業便偷工減料,以次充好。
與空調、冰箱等行業不同,中國的小家電市場沒有一個橫跨各產品線的主導性的品牌。說到小家電,大家首先想到的無非是美的、九陽、格蘭仕、蘇泊爾等企業,但這些企業也只是在某個產品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如九陽因豆漿機被稱為“單品王”,美的雖然在豆漿機、微波爐、電飯煲等小家電方面都可圈可點,但也沒有形成絕對的優勢。整個小家電市場缺乏領頭羊。記者 劉蘭蘭
■ 觀點
不成熟期需縮短
小家電產品質量不過硬反映了這個行業還處在不成熟時期。陸刃波表示,小家電品牌整合還沒有開始,估計還需要幾年的時間。
而由于沒有形成一個強勢品牌主導的格局,這些良莠不齊的小企業的發展得不到引導,其惡性競爭也得不到遏制,無法有序地前進。
由于產品質量不過硬,中國的小家電企業目前也只能在中低端市場打轉,根本無法靠著自身的產品進軍高端市場。目前在高端市場上,外資品牌依然占據著主導地位。“中國的小家電根本沒有話語權。市場上三五千的小家電產品都是日系品牌的。”劉步塵表示。
推薦閱讀
昨日,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公布對產品售后公共服務調查情況,家電假冒維修站欺詐、家電商品參數造假、汽車4S店摻雜使假、殘次品喬裝再銷售成主要問題。同時,中國質量萬里行宣布,將面向全國征集家電行業神秘顧客。>>>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小家電頻現不合格產品 競爭過剩缺大品牌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30/155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