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銀十,傳統的家電促銷旺季。經過多年的市場培育,消費者似乎也養成了這樣的購物習慣,只要不是特別急需的家電產品,一般會在這樣的節點集中購買,希望能夠多點“著數”。在選購家電產品時,除了產品本身的品牌、質量、功能之外,售后服務也是消費者會列入考慮的范疇。
保修的問題相當重要,但國家三包規定的保修期限一般在1-3年左右,常常會有那種使用時間不長就出現故障、但又剛剛過了保修期的尷尬情況,維修費用就需要消費者自行承擔,遇到需要更換重要零配件的情況,常常這筆維修費用的數字還不小。正是看到了消費者的這部分需求,大約是從2007年開始,包括國美、蘇寧等家電連鎖賣場陸續推出了“延保”的服務。
延保,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延長家電產品保修期。雖然有時候商家促銷時會免費贈送一年或者更長時間的無償延保,但更多的時候,這項服務是需要消費者自己掏錢購買的,不少消費者還是相當樂意的,賣場的促銷員也會反復在你耳邊念“現在花一兩百塊錢購買延保服務,在原有基礎上就可以延長保修期,非常劃算”。
不過,近期陸續出現的一些新聞,讓一些猶豫要不要買延保的消費者暫時hold住了。延保概念推出至今也有三四年的時間了,眼下正是早期購買的消費者享受延保服務的高峰期,但各地都有消費者反映延保不靠譜的問題,賣場和廠家互相推諉推卸維修責任的有,明明是保修卻遭遇額外收費的有,在延保期內修了多次不見好商家說不給修的也有。花了錢卻沒有買到好,令消費者對延保的質疑聲四起。
據了解,目前家電延保服務內容大多是廠商和銷售商自行制定,大多數賣場在延保體系中只扮演了銷售者的角色,以國美、淘寶、京東商城為例,其延保服務均是與第三方公司合作,家電出了故障必須到商家指定的維修點修理,而延保的維修費則由保險公司出。另外,也有像蘇寧這樣自己有強大售后團隊的,所有的維修都自己來承擔。沒有相應的國家政策標準條款進行統一規范,商家很容易自說自話,然后一句“最終解釋權歸商家所有”的神句能夠擋掉所有的問題,一旦出現問題,消費者想要維權也比較難。
那到底該不該買延保呢。首先要了解家電產品的故障高發規律,一般是購買后使用的一年內,以及五年以上至產品使用期間內,所以是不是需要購買延保,消費者需要根據產品的具體情況來定。此外,在購買前最好還是要了解清楚,該商家對于延保期內服務內容,維修點的服務情況,以及零部件置換是否原廠、是否付費等問題,在合同條款中是否有所明確,您再看要不要掏這個錢吧。
推薦閱讀
【中國家電網訊】雖然坐擁世界上最多的勞動力,但用工荒卻纏繞上了我們。 9月16日,在駛離北京的K157次列車上,來京務工的李師傅,與他的老鄉們,擁擠在大包小包堆積的列車連接處閑聊著,他們正準備返回千里之外的家>>>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促銷旺季 商家推家電延保該不該買?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30/165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