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華飛公司被質疑“惡意破產”
此前在3月22日,華飛公司表示陷入經營困境,資金流枯竭,宣布“終止經營,停業清算”。截至2011年3月末,華飛累計虧損21.66億元,對外負債總額13.45億元。
牽一發而動全身,正是這筆欠款引爆了整個CRT產業轉型過程中的后遺癥,與華飛“同一根繩上”的數十家企業受到牽連。由70余家單位成立的“南京華飛供應商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向信息時報記者報料稱:“華飛故意隱瞞事實真相,拖欠貨款,最后惡意宣布破產,導致拖欠我們供貨商8.5億元,許多公司經營舉步維艱,瀕臨破產。”
“欠了我們2億元都沒有破產,現在欠北京一家供應商450萬就宣布資不抵債要破產。這完全說不通啊。”作為聯盟牽頭人的河南安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一負責人表示出質疑。
根據這種說法,記者從華飛公司的破產管理人——江蘇高的律師事務所了解到,南京中級人民法院在收到北京一家化工企業的追款訴訟后,要求華飛提供材料查詢其資產情況,經過審查,發現華飛債務纏身已屬資不抵債,最終宣布了其破產。
而對于這種說法,不少供貨商表示不能接受。“華飛一直在欺騙供貨商,資不抵債了還不承認破產,供貨商全被蒙在鼓里。”安彩高科法務審計部王部長告訴記者,8月25日,來自安陽、鄭州、煙臺、大連、成都、溫州等全國各地的供應商再次集體要求華飛給予答復還款方案之時,才被告知華飛進入破產程序,由此激起了供應商的強烈憤慨。
有同樣遭遇的還有四川成都國光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負責人蔡某表示,公司專做CRT配套的電磁線,華飛是其最大的客戶,“現在被欠了2000多萬元,資金全壓在上面,企業已經處于停業狀態。”
影響
拖累CRT陣營幾乎“全軍覆沒”
“本月底最遲十月初,最后一條玻殼生產線也將關閉。”王部長向信息時報記者表示。據悉,作為昔日全球最大的CRT玻殼企業,安彩高科玻殼的隕落將是CRT行業最后一次地震。“CRT時代徹底結束了。”王部長無奈的指出,原本同屬于一個產業鏈下,CRT行業舉步維艱大家都是有心理準備的,但沒想到遇上華飛這樣的巨額欠款,拖累了安彩高科整個公司。記者在ST安彩8月26日公布的2011年半年度財報上也注意到,有一起訴訟案件仍在執行過程中,被違約拖欠公司貨款,涉及金額為1.9781億元人民幣。
據了解,公司注冊地在南京的華飛公司,自2001年8月起與安彩高科建立合作關系。由于安彩高科主營彩色顯示系統業務,所以多年來一直是華飛公司彩色玻殼產品的主要供貨商。隨著科技的發展,彩色玻殼的需求市場日益萎縮,2008年后,隨著安彩高科諸多彩色玻殼采購商的相繼退出或轉型,華飛公司則成為安彩高科極少的“忠實客戶”之一。
那么,因為華飛公司的破產,究竟影響了多少家企業?當記者以供貨商身份過去詢問時,一位楊姓律師透露,“上周已經給債權人發出去了100多份決定書,昨天又發出去了上百份,陸續的還在發。”當詳細問有多少個債權人時,楊律師表示“這也不好說,還沒有統計出來。”
一位李姓供貨商無奈表示道,聯盟里有上市公司、中外合資企業、民營企業及個體戶大大小小七十多個單位,很多都處于倒閉的狀態,“累計欠繳職工“五險一金”上億元,直接影響職工的醫療、養老、購房等合法權益,職工情緒不穩定,企業處境尷尬”。
對于上述陳訴,記者始終無法聯系到已經破產的華飛方面,尚沒有得到證實。楊律師告訴記者,法院8月底發了破產公告,目前是債權申請階段,12月份華飛將會召開第一次債權人會議,決定如何還款。
“華飛公司如今資不抵債,償還安彩高科2億元的欠款簡直是癡人說夢。”知情人士分析透露,目前華飛公司在南京的一塊145畝的工業用地已經被凍結,其生產設備也被法院查封,用于償還欠款。但是債主太多,如果去分配仍是一個難題,不少小供貨商擔心,“分瓜也輪不著他,肯定會優先安排安彩高科這樣的大債主”。
有業內人士指出,安彩高科看似還有這么一筆數額巨大的應收賬款,實際上已經可以算作壞賬,并且成為了公司未來財務報表中不可回避的嚴重包袱。安彩高科也在公告中表示,“鑒于華飛公司目前面臨的嚴峻形勢,該案件執行結果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分析
CRT沒落,歷史遺留問題浮現
事實上,對于安彩高科或者其他CRT陣營的企業來說,華飛公司也絕非個案。早在2009年,安彩高科的另一個主要客戶樂金·飛利浦曙光電子有限公司,同樣因為無法償還1.42億元貨款而申請破產。
記者了解到,與華飛公司一樣,當時紅極一時的八大彩管廠——深圳賽格三星、深圳賽格日立、佛山湯姆遜、長沙LG、咸陽彩虹、北京松下、上海永新,也早已在2007年走向消亡,尤其是2008年底以來,液晶顯示器企業為了消化庫存而大幅降價傾銷,這導致彩管企業紛紛減產或關閉。以賽格三星為例,其在2009年11月表示以1.51億元的價格“甩賣”旗下CRT設備,以償還中國銀行的項目貸款。據悉,該部分資產購置價值為30.17億元,最后甩賣價僅為當初購置價的1/20左右。
“CRT玻殼生產線關閉后,所有的機器設備只能當廢銅爛鐵了。”安彩高科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告別CRT時代,企業也一直嘗試轉型。其光伏玻璃二期和TCO項目正在建設中,但也仍將長期面對虧損的尷尬。
“企業規模大、產品設備多、工人多,過去越輝煌如今虧損越厲害。”業內人士表示,國內CRT向液晶電視轉型過程中,沒落行業的三角債下掩蓋了一個個倒下的企業,尸骨無存,只剩下扯不清的債,各種歷史遺留問題正逐漸浮出水面。
家電行業專家劉步塵表示,2011年上半年液晶電視銷售規模為1692萬臺,同比增長7.8%,而CRT電視持續衰退,上半年銷售量僅有130萬臺,同比下降55%。CRT電視時代已經宣告完結。他認為,2005年我們轉型還有機會,但那時不少企業仍對CRT報有幻想,大筆資金投向這一夕陽產業,導致現在的巨虧,“現在CRT行業再來談轉型已經為時已晚”。
鏈接
彩管廠倒閉個案
深圳賽格日立:
該公司2007年7月關閉停產,當時欠供應商貨款3.5億,欠銀行貸款4億。后經深圳市政府出面,由深圳市國資投資公司所屬遠致公司出資8.5億元,收購賽格集團在賽格日立的全部股權(包括廠房及設備),并全部償還債務。在業內被稱為“以土地換和平”。
北京松下:
該公司2009年5月停產關閉,關閉時松下公司以1美元價格將在北京松下的股份轉讓給北京松下中方股東——京東方集團。并將幾年來松下彩管的留存利潤全數給北京松下,作為清算安置費用。關閉時廠房、設備、土地均歸京東方集團所有,松下員工全部得到了妥善安置,供應商貨款全額予以償還。
上一頁 1下一頁單頁閱讀推薦閱讀
三四級市場消費需求的開啟為家電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誰能搶占到未來三四級市場的先機誰就能贏在新一輪競爭的起跑線上,這已經成為業內不爭的事實。在行業內企業各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之時,索伊已經先下手為強,率>>>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最后一條玻殼線將關閉 CRT產業徹底完結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30/166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