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雙十一”,誕生了很多天文數(shù)字——淘寶系的總銷售額達到了驚人的191億元、京東商城的銷售額超過了25億元、當當?shù)匿N售額超過了1億元,其他電商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斬獲。
其實,被吹得玄而又玄的“雙十一電商盛會”,不過是熱愛搞節(jié)日促銷的淘寶,在一次次試錯中找出的高效突破口。自2009年起,淘寶的反復PR導致其他電商必須跟進,于是“雙十一”也就成了電商行業(yè)的重頭戲。
“雙十一”受到淘寶青睞有這么幾個原因:1.服裝鞋帽是淘寶交易量的絕對主力,年末三個月的冬裝銷量占全年服裝銷量一半左右;2.12月的圣誕節(jié)是傳統(tǒng)線下商家大促時節(jié),媒體對互聯(lián)網(wǎng)的獵奇導致大家誤以為淘寶已可秒殺傳統(tǒng)商家,為了避開商戰(zhàn),電商促銷必須選在12月之前;3.年末時商戶將與淘寶平臺簽訂下年合同,淘寶要讓它們懂得順者昌逆者亡。
而對于消費者來說,選擇此時網(wǎng)購無非就是圖便宜和方便,“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誰都懂,甚至還有不少人就是把釋放購物欲望的場所從線下挪到了線上。所以,什么秒殺不到、什么虛假促銷、清理庫存、以次充好、物流延遲、圖貨不符……統(tǒng)統(tǒng)都是浮云。
所以,“雙十一”火爆背后的力量,一方面是苦心經(jīng)營多年摸索出了利益最大化范式的電商,另一方面是被微博文宣打動、寧愿收不到貨也要圖便宜的消費者。
推薦閱讀
日系家電在中國沒落早已開始,釣魚島之爭只是加速了這一進程而已。 一個典型的說法是:日系企業(yè)發(fā)生危機事件,中國媒體吵翻天了日本企業(yè)也沒有反應。因此,日本企業(yè)的問題不在于技術落后,而在于適應市場的能力下降。>>>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電商雙十一促銷真相:一個愿打 一個愿挨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201/115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