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電網10月23日訊】一石激起千層浪,近期由家電下鄉政策再出臺而引起的業內輿論漩渦至今未消停。一開始業內爭議的觀點集中于“政策之手不該再干預市場”,演變到現在有人甚至拋出“家電下鄉成了落后保護傘”、“家電下鄉保護弱小企業、增加大企業內耗、降低企業創新斗志”等這樣的聲音來。
對于上述言論,一直熱誠關注家電行業發展的資深媒體人士劉荷清向中國家電網致電說,“我覺得現在有些人已經把家電下鄉妖魔化了”。
劉荷清痛斥一些企業在背后推波助瀾,明明“得了便宜還賣乖”,自己本身就是家電下鄉政策最大的受益者,還借部分媒體之口發表一些過激言論達到企業的目的。劉荷清說,這些企業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想獨占市場,因此才拿“家電下鄉保護弱小企業”這樣的言論說事。
在家電下鄉實施的過去幾年中,除了一些大企業成為中標大戶以及獲得巨大農村市場份額外,一些中小企業也通過家電下鄉政策在農村市場獲得一定的市場份額,品牌與渠道實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沉。
因此劉荷清認為,家電市場應該是產業驗證型的企業結構,市場肯定會出現寡頭型企業、大型企業、中型企業以及小型企業,那些做專做精的小型企業經營收益甚至比大企業還要好。“那種誰想要獨占市場或者成為市場的壟斷者的思維,是計劃經濟的思維,中國的家電產業不可能只能是那么幾個企業來支撐”,劉荷清說。
事實上,家電下鄉政策在2008年金融危機后出臺有其特定的環境與時間背景,從市場經濟層面,當時在出口不振的前提下家電下鄉適時出臺為拉動內需緩解出口壓力做出巨大貢獻;從產業發展層面,在家電下鄉的促進下,企業騰出時間和空間實現了渠道下沉、產業布局和多元化轉型;從市場層面,家電下鄉這幾年的實施改變了城市與農村二元經濟結構中農村偏弱的局面,讓農村消費者受益。
“更重要的是家電下鄉解決了市場的均衡度問題”,劉荷清說,以前家電產品優先滿足的是城市市場,通過家電下鄉政策,讓城市家電消費延續到了農村市場,讓企業找到了比城市更廣闊的農村市場。
劉荷清表示,從目前的進展來看,家電下鄉的實施作用已經超出了政策設計者的預期,而且在在這幾年政策實施過程中,在操作與執行環節出現了一些偏頗和問題,這是必然的,面對如此巨大的農村市場,政策的設計和執行操作不可能百無疏漏。
“家電業界包容各種觀點和聲音,目的都是為了我們的產業在有無政策前提下都能良性健康發展,但不應該情緒性的抹黑家電下鄉政策,不該讓政策成為一些人的利益工具,誰是受益者誰都清楚”。劉荷清最后說。(記者 明彥華)
推薦閱讀
曾對國內農村市場帶來巨大促進作用并大幅加速農村家庭電器化進程的家電下鄉政策,2013年1月底到期。近來,方方面面都在關注、議論家電下鄉政策,政策結束后延續的傳聞已在坊間流傳很久,而關于其存廢的爭論甚至在更早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別妖魔化了家電下鄉 元芳,你怎么看?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201/115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