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5來了,哪怕沒有像iPhone4那樣具有“革命性”,可以預料的是,數十億美元的資金仍將從全球各地流向蘋果。話說美國大牌投資銀行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麥克·費羅利就曾在iPhone5產品公布之前,為iPhone5對美國今年的GDP增長貢獻算了一筆賬:
如果一部iPhone5零售價600美元,零售手機中含有進口配件或服務200美元,那么留在美國本土的“增加值”則為400美元,該400美元則被計入國內生產總值(GDP),假若今年第四季度蘋果售出800萬部iPhone5,那么美國當季GDP額外增長32億美元,如果按年化計算,那么iPhone5的發售將拉高美國GDP近0.33個百分點。
無巧不成書,就在該報告發布的不久,也就是蘋果iPhone5發布的第二天,作為美國中央銀行的美聯儲宣布,為了提振美國經濟,決定實施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QE3),并且與以往不同的是,本輪量化采用“無限期”模式。也就是說,美聯儲的印鈔機將晝夜不停地開動印鈔,一時整個經濟學界為之震動,叫好聲與叫罵聲混成一片。
叫好的說,美國經濟復蘇需要大規模的貨幣寬松,美聯儲拯救美國經濟就等于拯救世界經濟,這是全球走出二次衰退的必經之路;而叫罵的則認為,美聯儲的行為是毫無效果的愚蠢行為,伯南克所奉行的“直升機撒錢”政策還沒有蘋果公司小小iPhone手機更實在、更有效,“蘋果模式才是美國經濟增長困境的解藥,而不是更多的印鈔機”。
就在大家爭論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一個大牌經濟學家站出來了,他就是保羅·克魯格曼。這位曾經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大師表示,深信iPhone5能為美國經濟帶來重大支持,就如同相信經濟學上的“破窗謬論”。在他看來,與其把一部部iPhone4扔進垃圾桶,代之以數以百萬計的iPhone5,還不如把大量閑置的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帶動就業刺激經濟。
經濟學上的“破窗理論”是指,當小孩打破一扇窗戶玻璃,房子的主人要為這扇窗換上新的玻璃,這樣就拉動了家裝工人的就業和玻璃廠的生意,進而產生連鎖反應拉動經濟增長。該理論雖然看起來很有道理,但仔細一想,如果房子主人不花錢去修補窗戶,可能會用同等的錢去購買其他的急需品或者用來投資,這樣可能創造更多的價值,而打碎一塊玻璃的同時創造一塊新的玻璃,整個社會的財富增量為零,所以該理論又被稱為“破窗謬論”。
小蘋果撬動大經濟,增長解藥還是破窗謬論,摩根大通與克魯格曼,到底誰是誰非?這樣的爭論恐怕在經濟學界短期內還難解難分。但有一個可以肯定的事實是,中國“萬億投資”計劃的重生,恐怕是聽了克魯格曼大師的話。
推薦閱讀
智能化對企業來說是一場殘酷的考驗,在它的沖擊下,未來十年中國電視機品牌將不會超過三到五家。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曾向媒體透露。一直以來,消費者對于智能化家電都有很高的期望值和關注度,但是智能化的落地程度>>>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美國經濟增長困境的解藥是蘋果還是QE3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201/115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