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購網專欄 作者:康斯坦丁)“拿一個76歲的老人換掉一個70歲的老人”,這種在其他公司中看似不可能“總裁換屆”情況,如今正發生在佳能身上。曾經統領攝影行業數十年的柯達倒閉,讓這個正處于發展膠著期的佳能,感到神經緊張。
在一張佳能公布的2011年第四季財報顯示:佳能該季度運營利潤同比增長14%,略好于預期。但這個財年中,佳能比預期少賺了540億日元,凈利潤約為 2500億日元(33億美元)。作為企業“體檢表”的財報公布了佳能收入低于預期的同時,也傳遞出另一個重要的信號,佳能盈利能力正趨于“疲態”。
相機業務浮現“利潤危機”
重新上任的御手洗富士夫,其實是佳能創始人的侄子。董事會決定讓他重新出馬的原因,當時不是迫于人情世故,而是看中了御手洗富士夫良好的人際關系。擅長交際、公關的御手洗富士夫,就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同中國的關系就沒有日本經濟,這樣的時代已經到來了!倍弥袊藧勐犑裁吹挠窒锤皇糠,將成為佳能在未來一年中,穩固、擴大中國市場的“關鍵棋子”。
把中國市場看作自己的“救命稻草”,絕不是佳能的突發奇想。雖然表面上佳能在多個市場領域表現有佳,但由于自身博而不精,使得其在所從事的領域里面,少有做到細分市場領域第一名的情況。另一方面,作為佳能引以為傲的相機業務,卻迎來前所未有的危機。日元升值、地震風波、泰國工廠受洪水影響、北美市場需求低迷、價格下滑、原材料漲價等等因素的作用下,佳能相機業務的利潤高速下滑著。
記得,在2007年8月份當全球市場因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而發生動蕩時,佳能的股票就曾經是跌幅最大的股票之一。在當月的16日中,該股下跌達到8.6%之多?赡芗涯芟鄼C的狀況,沒有表面上那樣風光。其抗“壓”能力,也沒有想象中那么強大。
在相機技術上沒質變的時刻,倘若不依靠拓寬市場來彌補利潤下滑的情況,那么佳能必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利潤危機”。所以為了取得可觀的利潤,高速發展中的中國市場,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佳能心目中的“沃土”。
雖然在相機高端領域,佳能擁有暫時難以撼動的地位,但在相機中低端領域的情況卻完全不同。在這個市場中,不單有尼康、索尼、三星、奧林巴斯、松下、富士等大腕“追殺”,甚至還有明基、愛國者、海爾等華人品牌高速崛起后的窮追不舍。局勢的變革,讓每一個入局者都不敢“掉以輕心”。
佳能的“柯達恐慌”
倘若將時間撥回到1880年,柯達絕對不亞于這個年代的谷歌。“快門一按,輕松解決”(You press the button,we do the rest)是柯達1888年的口號,也象征著那個年代中技術改變生活的絕佳代表。而正是這樣一家重視技術的企業,卻在技術更迭中被淘汰。這讓同樣看重技術、逐漸復制柯達輝煌的佳能,感到些許恐慌。
柯達倒下的時間點,正處于相機市場漸入疲態、零件供應廠商費用漲價之時。而它的倒下,讓所有相機行業的從業者,感到一股深深的寒意。市場的驟變、柯達的覆滅,都讓佳能感到了少有的恐懼。為此,他們甚至讓已經執掌佳能十多年,現今年齡已經高達76歲的御手洗富士夫,再度歸山。很顯然,這次御手洗富士夫的接手,絕非是期待他能在技術上“執掌”,而是期望其多年的經營,能夠領導下業績能夠得到改善。
在柯達倒閉案等因素的影響下,佳能調整了戰略,期待“妥”字為先的度過2012年。單憑高端單反市場的優勢,佳能很難完成盈利預期。但在中低端市場中,由于零配件大都已實現標準化容易批量生產,使得這類產品的生產門檻很低,利潤被不斷攤薄。而要在這樣膠著狀態的市場中,取得絕對的頭籌,又變得何等的困難重重。
恰似20年前危機時
實際上,上個世紀90年代時,佳能曾經也遭遇過類似的危機。當時的佳能遇到的情況,就和沒有喬布斯執掌時的蘋果類似,各種產品在市場上的銷售不佳,和公司員工團隊的低效率,讓1937年誕生佳能,變得老態龍鐘。而也正是,那次被推上風口浪尖的御手洗士夫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在其大刀闊斧的改革之下,促使佳能成功轉型,并將大筆投資用于為日后開拓新市場立下汗馬功勞的各種技術創新之上。
而時隔多年之后,在市場的驟變下,佳能再次或將面臨這場不亞于之前的危機風波。而與之不同的是,這次佳能不僅需要面對自身的疲態,更要面對來自次債風波帶來的金融市場影響、日本遭受史前地震和泰國洪水帶來的零配件生產環節的漲價影響、銷售市場中面對競爭對手多元化的影響等等。
倘若說,佳能總裁兼COO內田恒二的辭職,是由于背負利潤增長預期不足1%的自責。那么選用御手洗富士夫的上任,絕對是對自身發展的惶恐。要在這樣嚴峻的市場環境下,取得佳能所預期的2011~2015年增長目標。御手洗富士夫將會面對一次,前所未有的復雜考驗!
推薦閱讀
新春家電市場遭遇“倒春寒”>>>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換帥--佳能的“柯達恐慌”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208/29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