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造業全球化的當今世界,跨國公司輪番爆出血淚工廠丑聞,蘋果只是最新的輿論聚焦對象。
蘋果聘請的第三方核查機構“公平勞工協會”不久前巡視了代工企業富士康的工作條件,在調查報告指出后者存在的加班時間過長等問題,富士康和蘋果都保證會作改進。
不過,這類獨立核查以往并未帶來真正改變,只是給予不安的消費者些許心理安慰。作為IT業的領頭羊,蘋果有機會也有責任證明,它在提高代工企業工作條件上同樣能成為領頭羊。服裝業就是一個榜樣。
全球化制造業成為反血淚工廠運動的目標,已經有數十年歷史。1996年,凱茜·吉福德為其品牌系列服裝被曝產自洪都拉斯血淚工廠而聲淚俱下地道歉。GAP、利維等品牌和Target、JCPenney 等零售商都曾因此被起訴。1990年代中后期,美國大學多次爆發相關抗議,“不穿血淚服裝”等組織應運而生。
各品牌回應以請第三方機構核查代工廠。這很花時間——從兩天到一周,核查員不僅要四下察看廠房的通風、照明系統和消防通道,還必須認真比較出口臺賬和買方合同、日歷(以確保周日沒有加班)甚至氣象報告。一些每年要接受多家機構核查的工廠,甚至成立專門部門配合這些機構。核查員在車間巡行時,還會留意貌似年紀很小的工人——多為女孩。
第三方核查的成本相當高昂。據國際勞工組織估算,每次要1500至3000美元,很多工廠一個月要接受五六次核查。
還有一種更好的辦法。1990年代后期,柬埔寨與克林頓政府談判達成協議,將勞動條件與產品的美國市場準入掛鉤。柬方于是請國際勞工組織監督工廠并成立工會。不到10年后,服裝就躍居柬埔寨的最大宗出口產品,占出口總額逾95%。最后國際勞工組織將監督工作移交給當地政府。
這一試驗相當成功。如今柬埔寨女工的產假、哺乳假都得到法律保障,工廠必須設醫務室。這一“Better Work”項目的設立歷時5 年,耗資700萬至1000萬美元,最終每家工廠每年只需花費2000美元,遠比聘請第三方核查的辦法更經濟。該項目現已推廣到海地、尼加拉瓜、印尼、越南等國。
蘋果擁有影響代工廠的經濟實力。該公司在改善西方人生活的技術上一向目光遠大,現在讓我們看看它能否接受改善海外工人生活的道德挑戰。
推薦閱讀
近期,我們將給媒體和公眾一個明確的說法。近日,在被問到百思買的回歸計劃時,五星電器新聞發言人、副總裁景星如是說。自2011年2月百思買宣布撤出中國市場,并撤空相關管理人員后,這家被百思買全資收購的中國家電連>>>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蘋果能否造出“道德iPhone”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01/116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