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電網2月14日訊]近日來,關于日本家電制造企業全面潰敗的評論甚囂塵上。日立、東芝等日本企似乎正大面積從家電制造業中隱退,那么這些不做家電的日企究竟干什么去了?資深媒體人士劉荷清日前告訴中國家電網,日企已經投身軍工制造業了。
先來看這樣一條令人震驚的新聞背景。2011年12月27日,日本政府召開安全保障工作會議,決定大幅放寬“武器出口三原則”。什么是“武器出口三原則”?據悉,這是日本在1967年4月針對出口武器問題提出的三項基本原則,即“不向共產主義陣營國家出售武器”,“不向聯合國禁止的國家出口武器”,“不向發生國際爭端的當事國或者可能要發生國際爭端的當事國出售武器”。在這一原則下,日本的武器主要用于自衛。在“武器出口三原則”大幅放寬后,這意味著,日本制造的軍事武器設備向國外出口的限制大閘被打開,從而,日本便可通過其強大的軍工武器出口來拉動日漸衰落的國內經濟。
而在日本軍工業中,有這樣一些不為人知的背景,在家電制造等民用領域中被熟知的三菱重工、三菱電機、日立、東芝等企業,也曾是日本軍工業的支柱企業,占據95%以上的日本軍工份額。以三菱重工為例,它生產的空調、電梯、汽車等產品遠銷世界各地。但很多人卻不知道,三菱重工是目前日本最大的軍工生產企業,承包生產了日本防衛產品的30%。這正是日本企業寓工于民的典型特征,他們在軍用領域上表現低調,但這種強大的軍工潛能卻隱藏于民用領域中。
在武器出口限制期間,這些企業在軍工上的生產制造并未退出當時的歷史舞臺。事實上,其背后一直有一股血液來維持其運轉,即政府大量的財政補助以及日本政府的采購。這使得這些企業的軍工武器設備生產線至今得以保留完好,并能隨時開工進行生產制造。
2011年,以出口為經濟主要拉動力的日本,在全球經濟震蕩中變得飄搖不定,加上日本國內日元大幅升值、原材料成本等居高不下,以及年初3月份東日本大地震的摧殘,使得日本國內經濟步入谷底。在日漸高漲的經濟復蘇呼聲下,野田佳彥政府通過“切香腸”式路線逐步推動了松綁武器出口的實現,從而將推動日本建立完整的軍工研發體系和生產制造體系。
那么武器出口對日本來說究竟有多大的商機?現在日本媒體議論的軍品潛在客戶大多是具有重要地緣或資源價值的國家,如此前曾購買過日本巡邏船的印度尼西亞,而具有較多資源卻相對貧窮的非洲國家也是日本軍工業一直關注的對象,其次是拉美,日本的軍工裝備在這里也大有市場。分析人士稱,不管是囊中羞澀的國家還是有錢的國家,都有日本軍工裝備的市場。
在看日立、東芝等企業近來的動作,歐美等出口市場彩電等業務的全面下滑或虧損,已導致這些企業開始陸續將家電制造等民用業務向海外轉移。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在日本政府制造的寬松政策環境下,這些企業雖然在民用領域失去市場優勢,但在軍工制造業中卻將獲得巨大的市場機會。(記者 明彥華)
推薦閱讀
不銹鋼炊具事件剛平息,蘇泊爾最近又惹上新麻煩被陜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曝光一款電磁爐和兩款電飯煲的指標不合格。家電行業技術參數虛標的問題再度引起社會關注。 對此,蘇泊爾公司相關人士回應稱,其實,公司早在201>>>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日企棄家電制造是障眼法:軍工業成其支柱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01/116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