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索尼全球回收160萬部“Bravia”LCD電視檢查,三星召回3.2萬臺存在爆炸隱患的問題冰箱、松下電器召回26萬臺存在起火隱患的冰箱、飛利浦召回170萬臺存在起火隱患的電吹風、三菱、松下等外資品牌凈水器集體出現砷超標等等。
從索尼、松下、三星、飛利浦對缺陷產品的公開召回不難發現,多年來令中國市場和消費者信賴的洋品牌所代言的“品質卓越、技術領先”表面顯現正在迅速瓦解,目前很多外資企業紛紛利用中國政策漏洞針對在華家電“只召回、不賠償”的應對手段也令人望而止步,也讓許多熱衷外國家電的消費者情何以堪!
近年來,放眼中國家電市場上,很多披著“國際品牌、技術領先”多種鮮亮外衣的外資企業頻頻出現“產品質量”問題,嚴重危害市場競爭秩序和消費者的利益。難道是中國消費者對于外資品牌的要求太嚴?還是中國政府對于外資企業太好說話或者監管力度不嚴?為何在中國發展多年的外資企業獲利最大化,卻始終忽視華人社會和公眾利益?
據當前情況而言,外企家電已在中國市場布局20多年之久,很多外資企業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方向已經從“不計成本撒網投入”飛速轉向為“利益為先”。整個企業的營銷思想也從此前的“使用中國廉價勞動力”轉向“以中國為自己的最大消費市場”,由制造投入升級為消費開發。這必然會導致很多外資企業在中國市場的營銷策略發生重大變化。
在面對索尼電視被爆“全球召回160萬臺”后,我們見到更多的是索尼對召回、或對中國市場區別對待的辟謠信息,并未見其對缺陷產品的具體零部件或生產廠商有所提及。西門子對于問題產品的“處理態度”,也讓很多中國消費者再次領略了外資品牌的“高傲與冷酷無情”。事實上,由于衛生部對于這一產品的標準尚未正式頒布,使得西門子在“冰箱門關不嚴”這一事件中的表現和態度更令消費者失望,開始只是“不承認是質量問題”,后又只在微博上表態“可以為問題冰箱用戶提供免費服務”,到現在還未對“冰箱門關不嚴”一事向消費者說明原因,與用戶大打“太極拳”。
這些外資企業都是各自行業的主流企業,即使暫且不論其產品質量是否真的存在批次問題,而就這些品牌在事件處理上的避重就輕或極盡推托,只會讓消費者更加疑慮,對相關家電產品質量也就會產生懷疑。就如索尼事件,雖然其聲稱提供免費檢修,但據了解,目前在國內很多地方其并未接到有關消費者的問詢電話。
好在近年來我國的家電企業像長虹、海信、創維、TCL為代表的一部分中國本土家電企業發現外資企業的不足和消費者們的需求逐漸穩步崛起,快速占領本土市場,引領中國家電方向。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不得不懷疑外資企業的營銷理念因為利益才發生變故,也讓更多的消費者們覺得這些外資企業已經深陷利益網中無法自拔。
總的來說,對于全球任何一家企業而言,都無法完全保障產品從生產制造、運輸銷售、安裝使用過程中的“全程無問題”。可是,如果出現問題的話,至少也要合理解釋,作出決策,爭取早發現,早處理,盡可能的避免出現重復問題。企業在處理問題方法上一視同仁,以質量為中心健康穩步發展下去,這樣的話才能更好得以進步,產生的利益也就越多,發展空間也就越和諧。
推薦閱讀
面板進口關稅政策調整還在調研和征求意見階段,就已經在業內掀起波瀾。 據《證券日報》報道,京東方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果面板的進口關稅能夠提高,對于國內企業來講會帶來一定的政策扶持,將會提高國內面板企業的競爭>>>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外資家電質量問題頻現 品質當真卓越?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01/116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