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高世代面板生產線建成投產、OLED產業聯盟宣告成立,中國已經在面板生產、技術研發等領域具備了自主的話語體系,中國企業正以此展開一場彩電產業反擊戰,并有望迅速成為全球最大的面板制造基地,重新主導全球彩電業。
在平板電視時代,“缺芯少屏”使中國彩電企業陷入了尷尬,海外企業可以通過調控全球原材料特別是面板資源達到遏制中國彩電企業的目的,彼時中國企業僅僅占據著產品制造以及分銷的產業鏈價值末端。雖然中國彩電產業的綜合規模逐年增長,但在面板價格反復波動、運營成本不斷上升等多重壓力下,中國彩電業卻陷入了集體薄利甚至虧損的產業尷尬。去年以來,國內彩電制造企業紛紛虧損以及整個行業近400萬臺的庫存就是最好的例證。
對中國彩電業來講,建設高世代面板生產線的意義絕對不亞于當前我國研發試飛第五代戰斗機殲—20,二者都改變了此前既定的產業或國際軍事版圖,成為提升中國綜合競爭力的戰略工具。中國大陸在高世代面板生產線上實現戰略突破的外圍環境是,目前中國大陸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彩電市場,龐大的市場機會吸引著全球面板企業向大陸轉移生產線。同時,年初日本大地震為全球產業帶來的面板供應緊張預期也加快了一些企業尋求相對穩定面板供應基地的步伐。在過去的一年里,包括日本夏普、韓國三星電子、LG等在內的日韓企業已開始在大陸投資建設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
不可否認的是,簡單將中國彩電產業的命運寄望于海外企業向大陸轉移生產線的想法無異于拿自己的發展前途做賭局,是一場極其錯誤的“逃避主義”發展路線。從世界產業發展來看,產品技術可以從外部獲得,但如果自身不具備相應的技術能力,這種技術的獲取方式是不穩定的。毫不客氣地講,如果僅僅依靠從海外引進生產線,今后整個產業很可能陷入“引進落后再引進再落后”的尷尬產業循環中。
推薦閱讀
要問中國家電企業最缺什么、最不缺什么我的答案是:最缺創新和理性,最不缺營銷和激情。 前不久,長虹集團宣布推出“千億計劃”:2013年實現銷售收入1000億元,2015年力爭達到1500億元。計劃一出,媒體紛紛質疑長虹“>>>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寄望外企轉移顯示面板生產線是逃避主義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01/116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