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國產家電品牌而言,向全球化進軍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而這個關鍵的“東風”就是銷售的網絡渠道。收購海外品牌成了一條似乎可行的路,聯想、TCL等之前已有嘗試,近日海爾又收購三洋在日本及東南亞的多個業務。國產家電的海外收購期待突破。
大手筆收購,海爾劍指東南亞
7月底,海爾的一個舉動震動了整個國內家電界,而這個舉動就是海爾踏上了“收購出國”的征程,29日海爾集團與日本松下電器旗下的三洋電機達成了初步協議,斥資約8.37億元人民幣收購三洋電機在日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以及越南的洗衣機、冰箱和其他家用電器業務,此次收購完成后,海爾集團將獲得三洋電機在上述5國的4個生產基地、2個研發中心以及6個本土化的營銷渠道。
海爾工貿南京地區的柳部長告訴記者:“這次收購是對公司發展的一次有益的補充,海爾目前在全球發展的步伐很快,也做得很大,此次收購之舉無疑將如虎添翼!边@樣的大手筆不免讓我們想到當年的聯想集團收購IBM的PC業務,同樣的道路,同樣的壯志雄心,甚至同樣得到了一個品牌,不同的是市場。
了解市場簡單卻又復雜
南京家電協會的高平秘書長表示:“企業想要并購,就一定要做到對市場的知根知底,在堅持自己企業風格的同時,更好的適應對方的市場和管理方式。要融入國際市場必須遵守國際規則又保留中國特色,水土不服是不少中國式收購進軍全球的硬傷。”
集合中國式收購的失敗案例來看就不難發現,沒摸清石頭就過河的事并不在少數:聯想費盡心機花了大筆的錢,卻沒料到海外計算機業務的高增長期早已過去,競爭格局已經確定,自己收來的只不過是個夕陽產業;TCL不熟悉海外市場,又不肯請咨詢公司,自己敲定的方案搞的阿爾卡特內外混亂;“這種情況外國也有,也有家電品牌曾經試圖打入中國市場,但因為不了解中國企業的經營方式最后只能黯然退出!备咂秸f,全球化絕對不是件倉促的事,而需要經驗的積累。
國產家電期待突破
那么反觀這次收購大戲的主角海爾又如何呢?柳部長對此表示:“海爾的國際化已經進行了十多年,長期的實踐為我們積累了經驗。我們的企業在不少國家都有分公司,熟悉各地的市場銷售和運作流程,這次收購絕不是貿然出手!备咂揭矊Υ舜问召彸挚春脩B度:“海爾在國內、國際的發展都很好,在美國和日本的銷售情況尤其出色。他們對海外市場足夠了解,本次海爾的收購主要是吸取三洋的技術,制冷是海爾的優勢,空調則是三洋的主打產品。這次收購能夠充分發揮兩者的強項,凸顯海爾的實力,這對國內用戶也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海爾的情況與聯想并不相同。”
推薦閱讀
隨著步步高退出小家電,奔騰電器被飛利浦全資并購,小家電產業進入了整合期。一系列的變化突顯出小家電產業,正在從“產業井噴期的單打王取勝”,向“行業成熟期的全能王領跑”轉變,這也意味著在未來的市場中,只有>>>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國產品牌相同的海外收購 不同的是市場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01/116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