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遍地烽煙。一方面,蘋果、谷歌等IT、互聯網巨頭正開啟了像家電行業發動進攻的戰車;一方面很多人還在為這個時代的定義,后PC時代、消費電子時代、C時代等爭論不休的時候。但是,敢為天下先的長虹已經出發。
“C時代,長虹在哪里”,長虹內部一場的大討論開啟了未來五年發展目標:整個集團公司將通過起跑、加速、沖刺三個階段的發展,力爭到2013年實現“銷售收入破1000億元、凈資產倍增至400億元”的戰略目標。到2015年,長虹集團計劃整體收入突破1500億元。
新的游戲規則
C時代(Connected 24 hours Era),即24小時在線時代。
在這個時代,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永遠在線,無線互聯。信息實時互動,分享隨時發生。這是一個高熵值的時代,信息分享傳播、數據交互碰撞,整個商業生態都會發生劇烈變化。而這種變革不僅僅在整個TMT(數字新媒體)產業領域劇烈展開,也會把所有其他產業囊括進來在“云與端”中進行重構。
無論你經營的是什么類型的企業,無論是一家在多國經營的公司集團,還是街角的一個便利商店,C時代的商業重構都有能力讓你措手不及。
最近,一個有著146年發展歷史的手機巨人諾基亞,卻被一顆“蘋果”絆倒了。諾基亞的風頭漸逝生動的告訴我們,即便是國際巨頭,即便是看起來正處于春風得意之時,你都隨時可能糊里糊涂地跌個大跟頭。
諾基亞手機的質量無疑是世界一流的,但是在手機市場上,單憑硬件已然不夠。因為市場競爭已經從產品層面轉變為生態系統,游戲的本質已經發生了根本轉變。
或許這種根本的改變對于許多傳統商業來說是一次徹底的顛覆,但是對于長虹來說則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遇,因為長虹早有“預謀”。
長虹的布局
構筑技術保障
從2004年開始,長虹便傾力于集成電路設計、嵌入式軟件設計、工程技術、變頻技術、可靠性技術、工業設計等六大核心基礎能力建設,構建起了智能平臺、智能應用、智能操控三大體系:建立了統一的多元化開放式智能操作系統,實現人機交互;建立了內容服務和軟件服務運營商店,通過軟硬件的系統升級,實現差異化的增值服務;通過體感應用、多屏互動等實現智能操控。
通過每年十幾億的技術投入,以及在每一領域的精耕細作,長虹成為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和3C融合方面布局最寬也是布局最深的企業。
但是,目前,產業發展競爭的核心已從單純的終端硬件競爭,轉變為應用、服務、用戶體驗的競爭,從傳統企業供應鏈的競爭,演變為生態圈的競爭。沒有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很難獲得釋放技術競爭力的比較優勢和可持續增長。
創新商業模式
長虹認為,要在C時代贏得競爭,就必須先明白當前時代下的競爭規則:那就是要構建強大的生態圈,就必須擁有中國個性化的智能終端產品和一個強大的智能操控平臺,同時還必須擁有數量眾多的第三方應用軟件與內容提供。
一方面,長虹整合內外資源,打造內容和服務平臺,強化智能技術應用,在終端尋求差異化的競爭優勢。2009年,在合資成立歡網科技的基礎上,利用歡網平臺進一步整合智能電視內容等外部資源,對智能電視進行內容平臺升級,建立起長虹智能電視獨有的、寬泛的信息內容支持;2010年,長虹憑借國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專項”的“智能技術軒轅軟件平臺”、國家“核高基”重大科技專項的智能電視驅動芯片以及SOC智能芯片等自主研發成果,加速智能電視的研發,并于2010年3月推出3D多屏智能電視,率先在國內實現三屏互動。
另一方面,在智能終端生態產業鏈上,長虹整合了公司內部研發、渠道、產品、服務、信息等內部資源,協同外部資源,積極參與智能產業生態圈建設。最近,長虹與海信、TCL共同發起、組織成立了中國智能多媒體終端技術聯盟,與國家廣電、電信、移動、聯通等運營商構建運營聯盟,并與華數集團聯合成立華數視聯等內容供應商產業聯盟,長虹未來新型的商業模式初見端倪。
長虹的雄心
在媒體溝通會上,長虹發出了這樣的豪言:未來的長虹,不但是消費電子的提供商,是信息產品的提供商,同時也是關鍵零部件的提供商,更是內容和系統集成方面的服務商。
如果僅僅以為C時代就是要給原有的家電植入一顆智慧的大腦,那么難免會有一天被邊緣化。因為,我們不難看到,蘋果、谷歌這樣的IT、互聯網巨頭已經開始涉足電視領域,欲分傳統家電制造商的一杯羹。
固守城池嗎?這顯然不是長虹的風格。
長虹正在智能電視及智能移動終端里面尋求更大的突破。目前,長虹推出了建立在開放平臺和智能人機交互的三種服務(電視直播服務、視頻點播服務、應用軟件服務),并且與世界五百強企業進行相關的合作,進軍智能手機。智能電視與智能手機將會以互聯、互控、互通等為承載,為消費者提供領先技術、融合性寬泛的終端產品,提供獨特的競爭優勢。長虹堅定地告訴世界,將來還有智能PAD、智能機頂盒等智能產品問世,“智能”將為長虹價值增長提供強大的支撐和強大的溢價空間。
在智能手機和智能電視方面長虹已經擁有了足夠的信心,并已付出了足夠的努力,長虹堅信,在不遠的將來,他們將會有足夠的實力與蘋果等IT巨頭去扳扳手腕。
無論這個產業變得多么赤裸裸的商業化,無論多少人踏上了追求規模效應和價格營銷的所謂“捷徑”,總會有那么一些企業仍就遵從著內心最本真的召喚,堅定地打造自己的夢想。
推薦閱讀
《浮躁的中國彩電沒有未來》一篇文章認為中國彩電企業始終不能建立核心競爭力的根本原因,在于急功近利,目光短淺,心態浮躁。沒有企業愿意為未來5年、10年后的技術做研發,沒有人能沉下心來踏踏實實做產品,大家最喜>>>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蘋果戰車“空降”長虹如何引領家電保衛戰?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01/116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