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富士康科技集團(下稱“富士康”)總裁郭臺銘而言,讓這個旗下擁有100萬工人的龐然大物平穩運營,是當下最大的挑戰。
27歲的女工何娟從來沒有見過郭臺銘,2010年12月,在一次由四川內江縣政府發起的務工招聘中,她進入成都高新西區富士康旗下鴻富錦公司拋光車間工作。
5月20日晚7時余,加班一小時后才去吃晚飯的她經歷了突如其來的爆炸。5月23日,記者在富士康成都停產的工廠門口遇到了何娟,她說,如果公司不再給她換個部門干活的話,她很有可能辭去工作,盡管這份工作每個月能夠給她帶來2000多元的收入,跟老家內江當地相比,還算是一份過得去的薪水。
被“詛咒”的富士康?
從2010年1月開始,富士康員工跳樓自殺的情況接二連三的出現,外界稱之為“跳樓門”。
富士康,這家為蘋果生產智能手機的全球最大代工企業,始終無法擺脫被“詛咒”的夢魘。2011年5月26日凌晨,就在成都工廠事故之后不久,該廠位于成都郫縣德源鎮的富士康菁英宿舍C4棟又發生了一起員工跳樓事件。
某種程度上,富士康的企業發展史,折現出當代中國經濟發展的變遷。從1988年在深圳設廠開始,富士康這家臺灣企業已經在中國大陸運營了23年,近年來隨著土地升值,生活成本的攀升,富士康開始大規模的往內地遷徙,以降低其營運成本。
2010年,富士康被福布斯列入全球500強中的第112位,郭臺銘以55億美金位列全球富豪榜第136位,也成為臺灣首富。
光環的背后,是富士康旗下100萬年輕員工。
2000年以前,南下打工是中國所有年輕人的夢想,而富士康似乎能實現他們的夢想,不過,在靠規模化生產才能獲得效益的代工業,他們作為勞動力,只是眾多生產要素之一。
對富士康而言,利潤主要依賴于四大方面:一是廉價的土地;二是廉價的勞動力;三是廉價的融資成本;四是優惠的稅收政策。
改革開放后,尤其是在2000年之后,各地政府招商引資競爭日趨白熱化,富士康以其巨額項目投資、大規模就業和不菲的稅收上繳,成為中國各個地方政府競相追捧的座上賓。
這個過程中,人作為勞動力的構成,在企業的財務報表中,實際遠遠不如一平方米的土地,百分點后一個數字的稅收優惠,或者是100萬貸款資金一年的使用價值。
但來自中國各地鄉村的年輕人,仍然懷抱夢想涌向了富士康。2010年,中國主要城市普遍經歷了一輪物價上漲,多數在富士康工作的年輕人,一個月2000元左右的平均薪水,已經不足以支付他們想要的體面生活。
現實與理想的巨大落差,擊潰了很多年輕人。
記者在富士康廠房門口遇到的女工何娟,就是其中一位。在短暫的采訪過程中,她一直在焦慮的打電話。她說同事的手機丟在了里面,家里人都聯系不上同事;她說自己已經是一個孩子的母親,為了每月2000元的薪水在外奔波;她說在拋光車間工作很難受,每天都帶著口罩,熱得要死;她說,富士康因為代工產品要保密,整個拋光車間只有一個逃生出口,而且進出還要安檢;她還說,真的不想繼續在拋光車間干活了。
工廠門口的另外一名男員工阿強(應其要求化名)告訴記者,他是從富士康深圳龍華工廠來到成都的,也在拋光車間工作,見到記者之前,他已經在此呆坐了一個上午,希望有機會進工廠把助力自行車開出來。他說,這邊(成都市出口加工區)很大,沒有助力車,真的很不方便。
富士康成都工廠發生事故后,蘋果公司股價應聲而跌。原因在于,發生事故的車間,代工的正是蘋果公司炙手可熱的電子產品iPad2和iPhone4。
5月24日,富士康宣布,中國大陸的所有拋光生產車間停產,以核查是否存在成都事故工廠類似的安全隱患。
內遷背后
從2010年開始,郭臺銘經常奔走于成渝兩地,富士康隨后開始了大規模的企業內遷。
跟阿強一樣,富士康從深圳龍華遷徙大批員工來到成都。成都郫縣的物價比深圳低,富士康員工在成都郫縣德源鎮的生活,要比深圳好一些。
如果不是因為富士康的到來,德源鎮至今仍然是一個不太出名的地方。
德源女孩維妮,2010年12月在自己的博客里發布了一篇日志——“富士康入駐郫縣,受傷的是誰?”在文章里,維妮寫道:
……在農民們還在為這個蒜漲價豐收而高興的時候,一個 “消息傳來了”就是最近屢有“跳樓門”的富士康要來了,征用這塊地哦,剛開始從外界傳說是富士康要占用德源這一塊地,而賠償安置待遇很好 (因為種一輩子的蒜也沒有掙到過幾十上百萬啊,擱誰不樂意啊)……村民在一周之內都很配合的迅速般了家,當一群人正在高興天上掉餡餅的時候,“噩耗”來了。
拆遷后安置會的第一次小規模召開會就鬧翻天了……這以后新房子分下來后就成了有裝修的錢,卻沒有過日子的錢了……富士康一來,拆遷了幾千戶人家都不止,這一瞬間讓原本房價低到谷底的房價可是漲高了啊……大產權的房子從每平米2900元漲到4200元以上;租房者苦啊,少得可憐的拆遷過渡費還不夠租房子呢?
還聽說某些未安排拆遷的村鎮,那些村干部還聯名上書申請征用他們村子的土地的……
這一切的收益者是誰我不知道,而天平那頭的你又是否知道呢?
被改變的不僅僅是成都郫縣德源鎮,還有重慶、太原、長沙、武漢,在這些巨大城市旁偏遠的郊區小鎮,它們的面貌伴隨著富士康的到來,一夜之間被完全改變。
富士康的內遷之路大同小異,因為有著20多年的大陸企業運營經驗,富士康和郭臺銘深諳中國的風土人情,也熟知中國那些欠發達省份的地方政府,對外來資本的渴望和對金錢(稅收)的頂禮膜拜。
一條完美的企業內遷鏈條,正在由富士康親手打造。
最初的招商引資,富士康在與政府的談判中,就獲得了上風——幾乎所有的政府都承諾為富士康提供廉價的土地,優惠的稅收政策,并且,富士康還要求政府幫助企業處理生產經營環節中可能遇到的重要問題,比如征地,比如富士康進駐當地后,政府要代為解決勞動力緊缺的問題,在企業融資貸款方面提供支持,以及在稅收方面得到盡可能的優惠。
由此,世界500強企業——富士康作為“代工之王”的神話最終得以延續。
求變之路
2010年以來,富士康在中國最初的生產基地深圳大規模減員,從沿海到內陸,富士康正在發生巨大的變革。
深圳龍華富士康WLBG事業群的一位員工稱,他所在的事業群主要做無線通訊設備,在2010年8月還有約6萬人,大部分都北遷到了河北廊坊。現在只有1.7萬人。到今年7月,這些人還將繼續向各地分流,屆時WLBG在龍華將只保留1萬人。如果員工不愿分流將解除勞動合同,公司按照合同條款進行補償。
之前公司對去廊坊的員工每個人補貼3000元,現在這個補貼已經取消了。搬遷到成都去的大部分都是CNSBG(主要做思科網絡)和IBPBG(主要做蘋果)。
富士康一位中層管理人員稱,目前富士康深圳在向各地分流,但每天都還在招聘,主要是蘋果的相關事業群,富士康目前在深圳地區還有大約40萬人,在全國人數已經超過100萬。富士康不會從深圳撤出,未來深圳主要作為研發基地和保留蘋果相關的事業群,規模大概在10萬左右,這和目前富士康深圳園區的承載能力也是相當的。
目前富士康年營業收入超過千億,絕大部分為來料加工再出口。多年前,富士康產品出口金額占深圳外貿出口總數20%以上。但總體來說,富士康的稅收確實不太高。因為它屬于兩頭在外的,有很多退稅等優惠,另外單品的附加值并不算高。但是富士康帶來的好處是:增加了就業,繁榮了市場。
目前各個省市政府為招商給出的優惠主要涉及稅收和土地。由于企業與政府簽訂了種種保密條約,本報記者至今未能獲得一份完整的富士康與地方政府簽署的投資協議書。
2010年5月底舉行珠三角貫徹落實“規劃綱要”工作會議上,廣東省委一高官直言,富士康要把低端產業鏈轉移到外國或其他地區,把在深圳的規模由40多萬人降到10多萬人,由此引發經濟和就業問題,深圳正著力引進一家汽車公司。深圳市政府的一位高層近期講話中也提到類似觀點。此后還有深圳政府官員表示,深圳需要的是華為而不是富士康。有資料顯示,富士康在深圳擁有22家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下屬企業,其中超過一半執行“免抵退”稅政策。
深圳龍華富士康行政總經理長李金明曾表示,要從“制造的富士康”向“科技的富士康”轉型,富士康在深圳的未來定位就是“研發為主,小量生產”,屆時員工人數保留10萬-15萬。
深圳社科院城市運營研究中心主任高海燕認為,對于今天的深圳來說,富士康稅收已無足重輕。城市的發展正在將部分人口擠出城市,富士康模式只適合勞動力成本非常低的地方,富士康的一些低收入者會在深圳這樣的城市格格不入,同時自己也會感到壓抑。內地城市正在經歷十年前富士康在深圳的階段,但可能5年10年后,內陸城市也不需要富士康,富士康又將搬往越南、印度等地。
內陸方面,公開信息顯示,鄭州市政府一位官員表示,為把富士康引進來,鄭州市愿在土地供應、保障、稅收、用工服務等各方面給予“最大限度的利益讓步”。而山東煙臺方面稱,富士康在煙臺的基地對當地的物流倉儲行業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這也是當時政府招商引資的一個重要出發點。
近日,山西大同政府透露,大同將引入總投資500億元的多晶硅項目,參與者包括郭臺銘旗下的富士康。此前,也有消息稱,鴻海有意在臺灣苗栗興建太陽能電池廠。
富士康董事長兼行政總裁陳偉良表示,全球代工制造競爭日益激烈,代工廠商舉步維艱,集團產品價格壓力增大;此外,制造成本增加、產品組合改變、研發成本和有關稅收的提高,都對公司業績產生負面影響。陳偉良表示,在尋求資源整合方面,富士康與母公司鴻海集團進行磋商,向其出售太原營運資產,預計此舉將有助削減公司的固定經營成本,也可使鴻海在太原地區進一步擴展業務。
據悉,鴻海集團繼2003年富士康于山西太原投資上百億元后,將再度斥資40億元人民幣于山西晉城擴大投資光通訊產業,預估2013年量產,將打造成為具光、機、電高度垂直整合的精密小型化產品的制造基地。
4月20日,富士康集團與安徽省暨合肥市、蕪湖市、江淮汽車、奇瑞汽車戰略合作協議簽署儀式舉行。根據省政府與富士康投資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汽車電子、顯示屏、鎂鋁輕量化、LED、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池、精密模具、消費性電子項目等方面開展合作。
吉利控股集團透露,已與富士康集團等接觸,將發展新能源車與智能汽車。
江淮汽車與富士康科技集團簽署新能源汽車及汽車電子研發及產業化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新能源汽車與汽車電子研發及產業化方面建立戰略協作伙伴關系。
此外,富士康發言人丁祈安透露,富士康控股有限公司將在遼寧興建兩個工業園區。這也是富士康首次在東北進行大規模的投資。
富士康欲進軍汽車零部件領域,將在沈陽市和營口市設立兩個新廠。在沈陽的工廠主要涉及精密數控機床、納米銅鎂合金汽車零部件項目;而在營口沿海產業基地主要投資合作生產印刷電路板等電子相關產品。有消息稱,遼寧投資將超過10億美元。
富士康成都工廠爆炸案后,富士康母公司臺灣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鴻海”)正式宣布,已暫停旗下所有大陸拋光車間的生產,直到徹底檢查后再復工。今年1至4月,成都廠iPad2出貨量約為160萬臺,不到總出貨量的1/3。發言人丁祈安表示,生產進度,集團會用趕工方式彌補,而公司有充足的備料。
此外有消息稱,富士康在巴西建新廠的地址已經確定,為圣保羅州內地城市朱恩狄艾。新廠將主要負責組裝蘋果iPad和iPhone。富士康有意在巴西投資120億美元設廠。
在資本市場,富士康將被剔出藍籌股,對此,富士康董事長陳偉良表示,金融海嘯后,富士康業務受到影響,去年下半年開始檢討并進行改善措施,有信心今年營運會有顯著改善。未來會考慮終止虧損業務,并集成北京、天津和廊坊的工廠。富士康也將把位于中國太原的廠房,賣給母公司鴻海。集團提供給員工的薪酬在行業上具有競爭和吸引力,而公司業務和員工待遇都已根據規定,要求員工每星期工時不超過60小時。
富士康國際(2038.HK)的財報顯示,2010年錄得凈虧損2.18億美元,報告顯示,2010年富士康員工成本總計達5.65億美元,而2009年為4.85億美元,同比增長16.5%。
作為當代中國制造業的一個縮影,富士康這家號稱“代工之王”的臺資企業,正裹著虧損率領著100萬員工組成的勞動力大軍向前邁進。
推薦閱讀
在中國,百思買將店面數量從“1”變成“2”,用了19個月的時間;之后用了28個月的時間,把“9”變成了“0” “在金融危機面前,我們看到的是機會,希望更多來自中國市>>>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連跳門之后轉向 新富士康是怎樣煉成的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01/116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