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體發布了 “北京三里屯蘋果店發生沖突4人受傷”的報道。報道稱:“5月7日下午,北京三里屯蘋果店門前一度發生混亂,部分顧客與店員發生肢體沖突,有4人受傷并被送往醫院救治。現場目擊者稱,排隊過程中有人插隊引發現場局面混亂,保安在維持秩序時與人群發生肢體摩擦,隨后蘋果店中走出一名外國男子毆打其中幾名顧客后返回店中。現場排隊人群要求進入店內尋找打人者遭到保安阻攔。在雙方沖突中,蘋果店鋼化玻璃門被擠倒并摔碎。”
關于此事,網上議論很多,謾罵者居多,但理性分析卻很少。蘋果產品就是一部手機、一臺平板電腦,都不是吃穿住用行的必備品,究竟它有什么魅力,能讓購買者大打出手?
問題很簡單:究竟是誰在排隊買蘋果產品?他們抱著一種什么樣的心態去買?
排隊買蘋果產品的人主要是兩類,“果粉”和“黃牛黨”。
“果粉”,是對蘋果產品熱衷的數碼用戶,他們大部分是從iPhone開始接觸蘋果產品,通過情感認同再延伸消費到蘋果的電腦、iPod、iPad等等,同時再把這種對蘋果產品的認可去感染周圍的人群,“果粉”們歷來以其執著而著稱。
“黃牛黨”,據說原本是上海灘的特色,已有兩個世紀的發展史。昔日的“黃牛黨”所從事的是被過度分化的中介行為。就現象而言,它被定義為“恃氣力或勢力,采購物資及票務憑證后高價出售以圖利”。
這兩類人購買蘋果產品各有所圖。
據說“果粉”購買蘋果產品后能得到一種心理滿足。蘋果產品很拉風,尤其是當周邊的人還沒有的時候,自己拿著一個這樣的產品在地鐵或者公交上出現,無疑能吸引更多的眼球。就像大哥大剛開始出現的時候,一些小老板拿著大哥大拼命往人堆兒里扎,大聲喊著講話,他其實不是在講給通話的對方,是在提醒周圍的人自己在用大哥大。
“黃牛”的心理更簡單——賺錢。賺誰的錢?急著買蘋果產品的“果粉”的錢。如果沒有那么多執著的“果粉”排隊,就沒有“黃牛黨”存在的空間。所以,“黃牛黨”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要搞亂市場,雇人排隊,造成缺貨的假象,“果粉”們很著急,就加價買吧。
兩種都需要蘋果產品的人,抱著不同的心理,來爭奪蘋果公司或有意或無意造成的緊缺的iPad2,在排隊規則被破壞的情況下,沖突就不可避免了。
iPad就是一個3000多元的平板電腦,不是一輛法拉利,買不買iPad實際上跟有錢沒錢真沒多大關系,在當下中國的城市消費群體中沒有幾個人買不起,這只是一種潮流,它只跟每個人的消費觀和消費理念有關。常常是有錢的圖實用,沒錢的圖花樣。最新研究結果表明,大多數蘋果迷們都已經入不敷出。在調查中,有1/5的iPhone用戶稱他們的主銀行賬戶幾乎常常處于透支狀態。所以,有臺iPad說明不了什么,為臺iPad發生血案就更不值得了。
推薦閱讀
隨著滬深兩市家電企業年報披露過半,家電行業整體利潤微薄已經呼聲四起,還有上升空間嗎,還是需要另找出路一串串數字告訴我們不爭的事實,迫使人們不得不面對,家電業中白電和黑電的盈利差距是否越來越大我們也許真>>>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果粉or黃牛黨:一個“蘋果”引發的血案?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01/116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