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電網4月22】在產業觀察家劉荷清的評價中,4月20日空調龍頭美的與日本東芝開利的無保留式合作,是龍頭企業在變頻空調核心技術上自我推動和轉變的實質行動,這種自覺行動值得贊賞。從東芝開利的角度,無疑也是一次明智選擇。
4月20日,美的與東芝開利宣布雙方將成立變頻技術聯合研發中心,雙方共享變頻核心技術研發平臺等資源,未來共同致力于變頻核心技術的再創新,核心內容涉及變頻空調芯片、模塊等最為核心技術的研發與輸出,并且東芝會將研發中心全部轉移至中國。
對于雙方此次合作,劉荷清認為是在雙方實力相當的前提下一次對等、完全開放性合作,而非以前的拿來主義,也不同于以往外資企業在中國合作設立研發中心只針對中國市場需求的再研發未有核心技術輸出的情況。此次合作也將帶動中國變頻空調產業走向縱深,對于整個制冷行業后續發展意義重大。
中國空調產業承接全球空調產業轉移耗費了20年光陰,到目前為止奠定了規模優勢和基礎的產業鏈優勢。海立、美芝等在中國創建公司從而使中國空調產業在核心零部件上擁有自主權,以及日韓空調企業將生產制造轉移至中國均顯示出中國空調產業的自我完善力。
但在變頻空調上,從日本導入后在市場推廣上一路走的磕磕絆絆,尤其中國企業在高端產品上競爭力略差、市場主導企業較少,使得變頻空調的普及叫好不叫座。原來變頻空調沒有列入到節能惠民工程中就是因為其核心技術并不在我手。
但美的只用了3年時間就已站在了技術制高點。當年,美的在空調產業發展方向上果斷偏走變頻,在其他企業還對變頻非常謹慎時,有些固執的美的3年后卻已在變頻市場份額上占據第一。微妙的是,這期間在政策引導下一些企業也開始在變頻市場動作頻頻:美的、格力在不同方向上均有突破,海爾、海信完成了不同程度的技術儲備,志高、格蘭仕也快速轉向變頻。
不只在制造企業存在轉變,整個上下游產業鏈也開始呼應,自上推,華意、海立、美芝等壓縮機企業今年初均大幅度擴容了變頻壓縮機產線,使得變頻壓縮機產能占比從原來5%-10%提升至35%左右;自下推,國美、蘇寧兩大渠道力主推廣變頻空調。
對比起來,日本在變頻空調市場培育上卻花了很長時間。可以說,對于變頻市場,在有市場基礎和消費培育的前提下,只有市場龍頭企業強勢主導,市場才能起來。
劉荷清認為,就目前整個變頻空調市場的發展前景和水平而言,技術上的變革不會再有太大突破,更多突破與進步只集中于功能、性能、品質等。所以外資企業方對中國市場和中國企業是警惕的,這是為何東芝作了明智選擇的原因,東芝是不會在龐大的中國市場中措施良機的。
“在這樣的發展時期,該到解決中國變頻空調產業鏈核心技術瓶頸的時候了。” 劉荷清表示。
下一步,中國變頻空調市場急需要龍頭企業的力量來完善產品的功能、品質和提高產業地位。如果企業掌握了變頻“黑匣子”,未來的產品在穩定性、舒適性等方面更加優越,核心技術的掌握也將拉低制造成本,使變頻空調終端價格更親民,為消費者帶來的必定是福音。
“這種產業與消費方面的影響在2-3年內肯定有所體現。” 劉荷清判斷。
“國內空調企業不要總在價格、競爭利益上打沒有價值的口水仗,應該多在產品核心技術上高調布局,從而推動中國制冷行業的全球實力”。劉荷清提醒說。 相關報道 美的再合作東芝開利志在得變頻“黑匣子” 北本學:東芝開利看中中國變頻市場商機
推薦閱讀
當前,中國家電業步入巨人時代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我們認為,中國家電業步入巨人時代的突出標志,是行業的主要市場份額集中在少數幾家企業的手中。更為關鍵的是,行業中的少數企業已擁有對產業的未來方向、市場走勢、>>>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該到解決國內變頻空調技術瓶頸的時候了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30/116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