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價、降價,即使在一片漲價聲中,人們在談及家電時,被灌輸更多的依然是降價的信息。可以說,在席卷了眾多行業的漲價潮中,家電是一個不多見的另類。人們已經習慣了把家電和降價聯系起來,家電廠商在談及價格時也更習慣于使用降價的字眼,未來可能還要繼續習慣下去。
被固化的降價印象
最近十幾年,在中國家電行業,價格似乎“沒有最低只有更低”。有計算機第一定律之稱的“摩爾定律”,在家電行業相當實用。
即使在今年各類產品的漲價潮中也不例外。剛過去一個半月的十一黃金周,被很多家電業人士認為是濟南有史以來價格戰最為慘烈的一次。據說,當時很多家電的價格已經打到七折左右,而且多采取直接降價,而不是以往的返券、贈禮品等。“彩電最典型了。”山東蘇寧營銷副總監張軍說,連以往不太熱衷于價格戰的合資品牌,十一時的降價幅度也在20%-30%左右。
據蘇寧方面的統計數據,今年4月份全省彩電均價為5100元/臺,5月份降到4800元/臺,6月份為4700元/臺,7月份為4600元/臺,8月份為4500元/臺,9月份有所反彈,但到10月份,均價進一步降到4200-4300元/臺。據了解,今年前三季度,所有品牌彩電價格累計下滑16%,其中第三季度下滑9%。
可以說,家電就是降價的代名詞,已在很多人的頭腦中固化下來。
錯覺中的“另類漲價”
相比彩電等黑電的單邊降價,在最近這波漲價潮中,白電也出現了漲價的苗頭。據蘇寧的張軍介紹,最近白電價格出現了小幅上漲,只是漲幅沒農產品那么大,且不像農產品那樣幾天一個價,沒有引起太多關注。張軍給出的一組數據顯示,今年1-9月份,冰箱、洗衣機、空調等白電價格微漲了5%-10%,漲幅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去年為15%-20%。
顯然,這樣的漲幅相比很多農產品來說是小巫見大巫,而且老百姓不會每天買家電,感受沒有對每天都離不開的農產品的漲價那么明顯。
白電價格上漲跟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所造成的成本壓力上升有關系。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4月中旬,電解銅價格升至6.2萬元/噸,比去年同期上漲70%-75%;鋁價格升至1.6萬元/噸,比去年同期上漲15%-20%。冷軋板的價格指數比去年同期上升40%。
不過,對于彩電、電腦、手機的降價,應該明晰的一點是,所謂的降價,是指相同功能或型號產品的降價,并不指這些產品的絕對價格下降。事實上,對比這些產品近年的均價,不少是上升的,且幅度不小。創維山東公司總經理王國江稱,5年前,29吋的CRT彩電售價為1000-1500元,2007年前后,創維逐漸用LCD液晶彩電取代了CRT彩電,與29吋CRT彩電規格相當的26吋LCD價格為1500-2000元左右。去年起,他們又重點推LED,價格又高了一塊。“這樣看,其實價格是遞增的。”也就說,不知不覺中,彩電已經“漲價”了。
未來想說漲價不容易
帕勒咨詢董事、家電業資深人士羅清啟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認為,彩電降價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技術更新較快,新產品不斷推出,老產品則加速貶值。王國江也表示,技術更新讓企業的生產效率提高,各項生產成本下降明顯,“在彩電行業,一種新產品的生存周期一般為半年到一年,最多不超過兩年就會被新產品所取代。新產品上市后,老產品將被清理,價格自然會下降。”
“激烈的競爭也是彩電降價的一個因素。”王國江說,包括國產品牌之間的競爭,國產品牌與合資品牌的競爭,也包括商場和商場之間的競爭。
山東經濟學院財稅金融研究所所長陳華表示,家電價格之所以沒像農產品那樣漲,除技術因素外,有充分競爭的因素,因此,家電行業信息對稱,利潤率比較透明。激烈的競爭讓廠商不敢輕易漲價。
羅清啟則認為,從宏觀層面來說,家電行業面臨來自國內外的各方面壓力,這使其價格很難上升。今年連續出臺的房地產調控,可能導致房地產銷售面積下滑,這或許會影響到今后家電的銷售,結果必然會體現在價格上。同時,美元等主動尋求貶值,剛有回暖的家電出口將再次面臨困難。
更何況,行業本身還存在著不小的壓力,比如,不久前工信部、中國電子視像協會、奧維資訊聯合發布的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彩電業盤點數據顯示,彩電企業面臨較大存貨壓力,預計今年彩電庫存將達500萬-600萬臺,高出正常庫存1.5倍水平。
家電行業的這些特性很可能決定,在這輪漲價潮中,家電繼續扮演“另類”的角色。
推薦閱讀
[中國家電網10月29日訊] 頂著庫存壓力,遭受價格戰打壓,被迫跟推LED 和3D,季報頻唱冷調,國產彩電企業的境遇怎一個冏字了得。 如果為目前國產彩電企業的冏境找個誘因的話,或許還得歸根于其自身。今年年初的樂觀估>>>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降價、降價 漲價潮中家電很“另類”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30/117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