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海爾稱已以每股3港元的價格,受讓了海爾集團持有的海爾電器31.93%的股份。青島海爾主營冰箱、空調,而海爾電器則主營洗衣機和熱水器。海爾集團由此拉開旗下白電資產的整合大幕。業界評論稱,海爾此舉,意在實現旗下“全白電”業務“一體化”,完成“大白電”布局,借此進一步提升其作為白電旗艦的行業地位與盈利能力。
通過整合,提升整體競爭力,是目前白電行業的主流趨勢。正如此前長虹將旗下空調業務掛牌出售,旨在整合旗下白電業務,謀求其白電產業發展的新路徑。
筆者認為這一結果早在市場的預料之中,美菱電器一開始便是長虹白電資產“最理想、最有希望”的“下家”。
對于長虹此次出售旗下白電資產給美菱電器的關聯交易,市場上一種較為普遍的猜測認為:長虹很缺錢,否則也不會往長虹空調、中山長虹這兩個“嫡子”頭上“插草標”。
一種比較靠譜的邏輯是,無論之前競購美菱集團,還是這次將旗下白電資產出售給美菱電器,長虹的意圖也在于整合白電。事實上,2007年將美菱電器股權收歸囊下時,長虹就曾承諾,三年之內將旗下白電資產整合到美菱。而這對于長虹自身而言,也十分必要。
如今的白電行業,生產、渠道、 服務等各方面因素都已高度同質化,但長虹白電業務則分散在長虹空調、中山長虹兩家“嫡系”子公司,及其控股的美菱電器。不僅存在同業競爭之弊,而且也難以發揮協同效應。更何況,長虹空調及中山長虹的經營,之前一直由四川長虹主導,但黑電和白電在經營模式、運營周期等方面有巨大差異,難以發揮優勢。同為傳統黑電企業的海信,對科龍電器持續深入的整合,便是長虹最好的參照系。
這樣一來,長虹集團旗下產業不僅能做到“黑白分明”,使四川長虹更加專注其黑電領域的發展;而且,還有可能把幾家公司在白電領域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化。例如,可在壓縮機、銅材等原材料方面進行集中采購,降低生產成本;增加其在國美、蘇寧等下游渠道面前的議價能力;此外,還能在產品線、營銷渠道上進行互補,將長虹空調拓展到華東等市場,而美菱冰箱,則可借力長虹空調在西南和海外的市場渠道優勢,從而增加旗下白電產業的整體盈利能力。
此外,此次整合也可為長虹集團如何實現“九大SBU”,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對旗下產業公司按照產業關聯度進行梳理,從而形成多媒體、白電、零部件等九大SBU,是趙勇管理和發展長虹集團多元化產業的關鍵思路。但此思路從提出至今已有三年,其間在管理層級和機構設置方面皆遇到瓶頸,因此至今仍還是個虛概念。
按照長虹的說法,今年初,長虹集團開始嘗試以“大”管“小”的方式,即從旗下51個產業子公司中選出9個規模和效益更有優勢的公司,授權它們管理其他小公司。這次將美菱電器作為旗下唯一的白電產業運作平臺,整合其他白電資產,也恰好暗合了這一思路,其“白電SBU”呼之欲出。
不過,要順利實現整合,還有諸多待解的難題考驗著雙方的智慧。譬如對美菱電器——日后唯一的白電產業平臺控制力太弱,“我們也意識到了這一問題”,楊軍介紹說。從去年開始長虹就不斷通過二級市場增持美菱電器,即使如此,其目前的持股比例也僅為22%。如今,長虹競購美菱集團失利,美菱電器在二級市場的價格越來越高,如何繼續增強對美菱電器的控制權也就成了難題。
業內相關人士擔憂,長虹和美菱同為國企,在實現資產深度整合時,恐怕會受到更多來自地方政府的阻力,尤其是在諸如納稅地、注冊地、人員就業以及資產結構調整等問題上。之前,海信整合科龍時也曾因此而頭痛不已,耐琢磨的是,長虹掛牌出售旗下資產的公告中,“不得更改注冊地、納稅地”等苛刻要求也赫然在列。
推薦閱讀
素有“中國經濟晴雨表”之稱的央視黃金資源廣告招標會日前落幕,眾企業熱情捧場,而央視今年狂攬109.6645億元,創16年來新高。縱觀ICT企業在央視招標活動中的表現,家電企業集體雄起,可謂豪爽,投標金額比去年增長了>>>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美菱是長虹白電資產最理想的“下家”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30/118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