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液晶產業最近可謂好消息不斷。
先是京東方總投資250億元的8代線在北京正式奠基,緊接著LG也宣布與廣州市政府達成“非約束性協議”,在當地興建一座大型液晶電視面板工廠。
8月31日,試圖轉移生產線卻遲遲不決策的夏普,也終于下定決心,將其位于龜山的6代線出售給南京市政府與南京中電熊貓信息產業集團成立的合資公司——南京中電熊貓液晶顯示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新氣象
此起彼伏的新項目,一改國內液晶產業因持續虧損而彌漫的悲觀論調,更讓本土液晶產業格局大變。早期京東方、上廣電、龍騰光電三條五代生產線的“液晶三角”成為過去,以南京熊貓液晶為代表的擁有日韓技術背景新興公司開始崛起,連同較早投入的京東方、龍騰光電、天馬等企業,共同構成了本土液晶面板產業的新氣象。而從地域產業分布來看,合肥、南京以及廣州等地開始逐漸取代上海,成為液晶面板產業的新興勢力。
在技術方面,本土液晶業似乎也逐漸開始走出能力缺失的“詛咒”,開始從5代線不斷向6代、甚至8代線突圍。
從5代線到6代線,是一個質的飛躍,它意味著今后國內企業將有能力生產用于電視機的液晶顯示屏。由于液晶顯示屏在彩電成本中占有較高比例,所以對于全球最大彩電生產基地的中國來說,能夠自主生產電視液晶屏意義重大。
國內液晶產業短期內獲得如此突破,至少要歸功于以下兩個原因:第一,地方政府在產業調整和升級壓力下,摒棄對傳統制造的追逐,轉而向技術密集型的先進制造業進軍,使得本土液晶產業短期內便聚集大量資本;第二,經濟危機則讓在此領域一貫領先的日韓企業開始重新檢討技術及經營策略,使得向來保守的日韓企業向海外進行技術輸出成為可能。
有了資金、技術,加上業已存在的中國大陸龐大市場需求,可以說,中國液晶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黃金期”。
短跑還是長跑?
不過,在我們為本土液晶產業迎來春天拍手慶祝的同時,不要忽略液晶產業面向全球競爭、周期性波動的本質,尤其要正視國內產業與國際領先企業的巨大差距。
以南京夏普項目為例,夏普公司之所以決定將6代線轉移到南京,并協助南京市政府建立8代生產線,一個重要的背景是夏普與索尼合資的10代液晶生產線項目已經在日本國內啟動。與此同時,中國臺灣地區的液晶面板生產企業也在加大對技術研發和生產制造的投資。
可以想象,一旦這些新興項目陸續建成,將意味著面板的供應量將大幅增加。如果需求的增加無法跟上供給,面板價格勢必大幅下降。這對彩電企業無疑是個福音,但對于面板廠家的生存卻是嚴峻考驗。
除了應對以上技術發展、市場競爭等企業經營面臨的風險和挑戰,還需要思考的一個更深層次問題是:這些以地方政府為投資主體的項目,能否擺脫政府體制內決策的束縛限制,進行有效的資源配置,并借助國際技術發展,在后續發展過程中消化吸收現有技術工藝,快速發展出自己的核心技術競爭力?
在這方面,國內最早發展液晶技術和產品的上廣電集團的失敗經驗或許可以借鑒。在被儀電集團重組后,上廣電旗下的5代液晶生產線正估價待售。在京東方退出后,武漢中恒集團和上海天馬微電子公司正在競價。不過,據廣電集團內部人士說,最新一輪的資產評估顯示廣電NEC的資產價格遠高于兩家公司給出的價格,儀電正面臨艱難抉擇:若低價賣出,將被指責賤賣國有資產;價格太高則沒有人收購。
這一消息未經儀電集團證實。但是其目前所處的尷尬境地則指明一個事實:資金、人才和技術密集的液晶產業是條不歸路,一旦政府對產業進行投入,就必須將其視為戰略性產業進行長遠規劃,而非將其僅視作建設幾條液晶面板生產線的投資工程。另外,政府在早期投入大量資金帶動和完善產業布局后,更需要把精力放在人才培養、基礎技術研發等軟實力的培養上。
“這就像是一場跑步比賽,一旦開始,必須拿出長跑的勇氣和姿態。”一位長期從事液晶技術開發的業內人士說,如果僅將其當作“短跑接力”,比拼速度和爆發力,本土液晶產業將必敗無疑。
推薦閱讀
國人厚道,一見人人喊打的事物或者現象絕對是沖上前去先打50大板,反正大家都打的亦是打得,誰讓你犯了眾怒;國人又都那么可憐,義憤填膺的暢所欲言,最后卻發現大家怎么都是在重復著一樣的說辭,竟連聲調語氣都是相>>>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本土企業玩液晶 必須拿出長跑姿態來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30/118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