籠罩著財富、牢獄、權謀、悲情……諸多扣人心弦的情節,黃宏生的歸去來兮確實可以構筑一出張力十足的故事。于是乎,當初這位福布斯中文財富榜最早的富豪如何發家、在香港獄中如何痛批創維同仁失去斗志一度導致利潤大跌之類的章節,不但大有掀個底朝天的感覺,更是被寫得聲情并茂、如臨其境。
如果權當是一個總結與回顧,吸引下看官的眼球,這倒也罷了;如果僅把黃宏生出獄當作娛樂事件處理,無疑很是可惜甚或可悲。
2004年底,黃宏生被香港廉政公署“虎山行”行動拘捕,從彼時直至今日,都有一種很強烈的聲音在響徹:黃之遭遇純屬倒霉!作為一家上市公司的創始人,本來企業就是自己的,即便挪用幾千萬資金,當中也有相當部分本來就是自己的,有什么大不了?不合規矩還上便是,何來六年牢獄之災?
無可否認,在黃宏生出事后,創維董事局一干高管以開放及時的處置,創造了中國企業難得一見的危機處理的經典案例。但是上述聲音所代表的立場被很多人自覺地堅持和接受,實則為黃宏生本人及創維贏得了一批天然的同情者,在客觀上成為危機獲得平息過程中很重要的一股推動力量。
作為一個擁有相當財富和影響力的民營企業家,黃宏生的遭遇是不幸的;在創維內部及其合作伙伴中,黃所獲得的評價甚高,廣獲同情并不足奇。但這種情緒更多地是扼腕嘆息,對黃宏生因違反規則而付出代價雖然無奈,但表示接受,其指向與上述旁觀者之同情迥然不同。在黃宏生失去自由的5年里,創維依然頑強地生存了下來,并在這幾年保持著在國內市場的持續堅挺,黃宏生的牢獄無論對自身還是對他所創立的企業,是一場真正的煉獄,亦算是不幸中的幸運。而真正的不幸,正是一直在為之鳴不平,甚至不當回事的同情者群體以及他們所散播的思維,這是骨子里對公眾利益的漠視和內里法制精神喪失的自然流露,更甚者這幾乎是一種群體意識,對此必須心生警惕。
黃宏生出來了,黃光裕進去了,上周另一個引人矚目的財經事件同樣具備模板價值。黃光裕所創立的國美電器在上月成功引入貝恩資本,度過了七個月來資金危機后,正式啟動了首度的股權激勵計劃,105位高管開始真正在國美“當家做主”。在黃光裕時代,管理層甚至員工試圖要“分田分地”幾近大逆不道的圖謀造反,國美電器雖已登陸港股,內部治理結構卻基本上等同于“君臨天下”。黃光裕的權威塑造了國美多年來的強硬,也埋下了與供應商矛盾沖突的基因;也正因為國美只與一個人掛鉤,在他出事后,國美幾乎遭遇滅頂之災。
生死危機成為國美大轉折的契機,如同黃宏生退出創維董事局,奠定了張學斌、楊東文高管團隊的地位,成就了創維的重生一樣;黃光裕的突然退出,陳曉、王俊洲等人正式接過掌印,挽救了自己,挽救了國美。7月8日夜間,國美宣布在撤消特別行動委員會這一臨時應對危機的指導機構,董事會主席陳曉只說了一句話:“這是度過危機的標志。”感嘆很短,卻已跨過企業一次生死的裂變。
中國企業一直在尋求基業長青的秘籍,在這條路上,我們見證了太多的故事,經歷著太多悲情,尤其是民營企業因創業者倒下而灰飛煙滅者不計其數。顧雛軍之于格林科爾、唐氏兄弟之于德隆系、牟其中之于南德、胡志標之于愛多……
黃宏生與黃光裕的遭遇盡管不甚相同,創維和國美似乎都迎來了新生,現在談他們已具備了百年老店的潛質或許太早,但曾經的強人治理企業并沒有完全延續著過往強人倒、企業就轟然倒塌的歷史軌跡,反而是加速了向職業經理人治理結構過渡,這總算讓我們開始在中國企業走向基業長青的路上看到了一線的曙光。
推薦閱讀
聯想集團正在走出上一年度財務虧損的陰影,進入止跌回升的贏利通道。8月6日,聯想集團公布了截至2009年6月30日的第一季度業績。 季報顯示,本季度聯想全球市場份額達到8.6%,成為聯想收購IBMPC業務以來的最高點,在全>>>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黃宏生獲釋若成娛樂事件不僅可惜甚或可悲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30/119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