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1688.HK)的一句“為股東負責”,能否為其私有化保駕護航?
2月21日,一項有可能成為2012年中國互聯網年度事件的交易,露出冰山一角。阿里巴巴公告稱,收到控股母公司阿里巴巴集團的一份要約,將會以現金全面收購其所發行的股票,從而實現對這家上市公司的私有化。
阿里巴巴集團掌舵人馬云對私有化阿里巴巴上市公司的意志無比堅定,同時留給外界無數猜測,包括190億港元私有化資金如何配置,融資債務如何償還,私有化與重組雅虎股權的相關性有多高,接下來阿里巴巴集團如何重組上市或發力新種子業務?
破局之考
如果私有化不成,結果可能造成雙輸
截至目前,阿里巴巴能否成功私有化,還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
2月23日,中經投資合伙人葛雪暉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般來說,公告之后一段時間內,公司需要發出股東通函,然后召開特別股東大會批準,一切順利之后宣布退市,然后給股東寄出支票。各家公司因實際情況時間長短不一,一般在2至4個月之間。
如果參與投票的中小股東超過75%,則成功私有化,否則私有化失敗。事實上,2009年,香港科技股電信盈科私有化努力,就因為小股東反對而失敗。
對于阿里巴巴的私有化,爭議點之一在于13.5港元的價格是否合理。據阿里巴巴公告披露,該價格較2月9日公司停牌前的最后60個交易日的平均收盤價格溢價60.4%,比最后10個交易日平均收盤價溢價55.3%。此溢價幅度遠超此前資本市場給出的20%至30%預期。
但對于普通股民來說,這個價格與阿里巴巴當初的發行價相比沒有溢價,這也是個別人士有微詞的地方。對此,葛雪暉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回購價格參照因素一般包括現有股價、市盈率、銷售收入、投行預測,然后定個溢價。葛認為,阿里巴巴13.5港元溢價偏高,投行此前預測阿里巴巴2012年目標股價約為7港元,“也就是說,在沒有私有化消息的情況下,大家認為阿里巴巴的股票就值這個錢”。
葛雪暉認為,阿里巴巴的情況與電信盈科的情況不同,電信盈科2000年利用科技股泡沫期上市,股價最高時達100港元,至私有化前僅2港元,眾多股東深陷其中,銀行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超過140億美元,私有化代價僅140億元。另外,大股東授意一些人買入極少數股票參與投票,破壞了市場公正性,因此,香港法院裁決私有化失效。
葛雪暉認為,“落袋為安”對于小股民來說是最好的選擇。如果私有化不成,結果可能造成雙輸。阿里巴巴已經預期公司業務發展受諸多不利因素影響,比如外部環境不好,股價不會短時間大幅上漲。
2月22日,阿里巴巴發布其2011年全年財報,諸多數據不利于阿里巴巴股價短期內增長。其中付費會員在2010年約為80.9萬,2011年約為76.5萬,下降5.4%;中國金牌供應商下降18.4%,國際金牌供應商下降27.6%,中國誠信通會員下降2.8%。 經營所得現金減少,2010年約為30.4億元,2011年約為21.8億元,減少28.2%,遞延收入及預收賬款在2010年約為44.3億元,2011年為44.2億元,降0.3%。
阿里巴巴在公告中這樣描述未來的環境:各主要發達國家的經濟表現黯淡,全球經濟疲弱,歐元區經濟危機突顯,美國復蘇跡象模糊,經濟困擾也蔓延至其他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中國亦無法獨善其身。
發布私有化公告后的第一個交易日,阿里巴巴股票開盤大漲43%,2月23日微漲0.15%,至13.22港元,接近13.5港元。
外界認為馬云“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對于私有化,阿里巴巴的公告稱,與坊間傳聞的雅虎股權收購無關,阿里巴巴集團近期也沒有重新上市計劃。但外界仍然認為馬云“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梳理阿里巴巴集團過去的發展邏輯,有利于理解它的未來。
阿里巴巴私有化,表面看是一家公司在戰略上的主動求變,但折射的卻是整個B2B行業的轉型陣痛——在全球經濟低迷的環境下,原有的B2B模式必須要進行大刀闊斧的轉型與改革,才能適應新的需求與發展。
但伴隨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歐美地區的經濟遭遇了重創,歐元區債務危機至今未解,全球消費市場嚴重萎縮,制造業也由此大幅收縮。整個B2B行業也在這次的危機中被波及,不僅只是客戶數減少,營收和利潤都出現下降。阿里巴巴、慧聰、環球資源、網盛等都碰到了發展瓶頸,就連新秀敦煌網去年也傳出大幅度裁員的消息,面臨市場考驗。
行業群體性轉型,是外部環境和實體經濟轉變的必然。慧聰網CEO郭江亦表示,B2B行業并沒有走到窮途末路,但需要創新,需要更大的變化和轉型。盡管從營收還是服務而言,阿里巴巴已經是行業中做的最好的,但領頭羊并不好當,如果不去升級轉型,從單純的會員模式轉向效果模式,整個B2B行業未來的處境將更加悲慘。
有業內人士認為,阿里巴巴此番私有化,急停轉身,有望為整個B2B行業趟出一條充滿荊棘的道路。畢竟阿里巴巴擁有世界最大的網上B2B客戶和使用者群體,如果阿里巴巴無法將這一轉型做好,對于B2B行業的其他參與者而言都將是不利消息。
從去年開始,阿里巴巴B2B公司一直在持續進行業務模式的升級,策略已非單單著重于獲取新客戶,轉向提升用戶質量和真實性、增加買家流量以及改善用戶體驗,提升與服務效果掛鉤及以交易為基礎的服務,以提高供應商的素質以及提升買家的體驗。
在完成業務模式升級后,按效果付費的服務及網上交易將會成為阿里巴巴未來在產品和服務開發方面的明確發展方向。私有化將使阿里巴巴集團及其B2B業務在制定戰略時更多的考慮公司的長遠發展,而不用受到來自市場預期的壓力,比如上市公司必須要考慮的預期收益、價格波動等,可以加快整個升級轉型的進度。
對于重新包裝后“整體上市”說,阿里巴巴集團則一直堅持這樣的表達:“整體上市的事情過幾年再說。”去年,淘寶分拆為淘寶集市、淘寶商城、一淘網之際,馬云在致阿里巴巴員工的信中稱“阿里巴巴集團不排除在將來整體上市的可能性”。
葛雪暉認為:無論整體上市或是部分資源重組上市,馬云都像一個高明的棋手,經過對旗下資產進行騰轉挪移之后,“現金牛、未來資產、有待政策明朗”三塊資產都將合理布局,為整個集團“階段性、策略性”發展提供方便。
整體上市也能解決回購資金問題。此次私有化,阿里巴巴預計將耗資190億港幣左右。阿里巴巴公告顯示回購資金有兩個來源:一是銀團債務融資,包括澳盛銀行、瑞士信貸銀行、星展銀行、德意志銀行新加坡分行、香港上海匯豐銀行,瑞穗實業銀行香港分行提供外部債務融資;二是阿里巴巴集團的內部現金資源。
推薦閱讀
受活熊取膽風波困擾的歸真堂向社會進行第二次開放,有趣的一幕發生,一些動物保護的NGO人士突然向熊跪拜,為人類的罪惡請求寬>>>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私有化關鍵時刻:阿里巴巴棋局拆解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227/34725.html